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2日
新“天路”上的筑梦人
——记中铁二院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总指挥部副指挥长郑宗溪
文章字数:1,520
  郑宗溪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先后荣获“火车头奖章”“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自2014年开始,他就奋战在川藏铁路建设第一线,被喻为“新天路上的筑梦人”。 

扎根雪域筑梦川藏


  2014年,作为川藏铁路先行段和试验段的拉萨至林芝段铁路启动建设。中铁二院任命郑宗溪为拉林段配合施工项目部经理。郑宗溪没有丝毫犹豫,在藏区埋头一干就是五年多,平均每年驻扎现场超过300天。
  他带领项目部同事,发挥中铁二院“不怕重任,敢于担当;不怕艰险,敢于拼搏;不怕牺牲,乐于奉献;不怕挑战,善于创新”的川藏铁路“四不怕”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克服困难,收获成长。项目工作地点90%以上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筑路区段随时有突发大型塌方、滑坡的可能,郑宗溪坚持每周往返拉萨至林芝之间的工地,每天必须进入隧道现场踏勘。为了建设好新“天路”,他成了难题和危险面前的逆行者。
  面对拉林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众多罕见不良地质难题,郑宗溪充分吸收中铁二院建院60余年的深厚技术沉淀营养,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针对风积沙分布广泛,围岩自稳能力极差的风险,率先提出风积沙隧道设计及施工的工艺工法,形成成套技术;针对隧道长大段落高地温问题,创新性将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精确预测洞内高地温,形成高地温隧道洞内综合降温技术;针对富水冰碛层难题,积极探索综合探测方式超前地质预报,有效保证施工安全;针对全路段世之罕见的岩爆现象,大力采用主被动岩爆综合控制技术,建立岩爆安全防护体系,为现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2018年,以郑宗溪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研究成果将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不仅为解决拉林段复杂技术难题建立了平台,也为后续工作储备了大量极有指导意义的技术。2019年,郑宗溪被任命为中铁二院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总指挥部副指挥长、副总工程师。他带领新一批技术团队,肩负起几代二院人的川藏铁路梦想,也肩负起了川藏铁路建设的国家使命。“我要把我最好的年华献给川藏铁路!”他坚定地说。 

技术精湛精忠报国

 
  郑宗溪有一双满布皱纹的手,这双手至少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十岁,这双手见证了他历经1500多个日夜的高原反应身体病痛折磨、愧对家人的心理煎熬以及高原灼日、冰风、暴雨的侵袭,甚至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这双手上的每一条沟壑都印记着他的艰辛历程。
  2002年,郑宗溪担任国家重点项目——达成线扩能改造工程隧道专业第一设计负责人。郑宗溪针对建设过程中隧道瓦斯涌出具有极大偶然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建立了“探、测、防、封”多位一体、多种措施联动的非煤瓦斯综合防治系统,确保了非煤瓦斯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2007年,郑宗溪受命担任襄渝二线新大巴山隧道特殊设计组组长。在现场,白天冒着随时可能突发塌方、涌水突泥的巨大安全风险反复勘察,夜里就在工棚里忍着蚊虫叮咬熬夜研究方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带领团队提出了科学可靠的岩溶整治方案,保证了施工及运营安全,成为岩溶隧道整治经典案例,荣获中国中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郑宗溪当天赶到地震核心区参与宝成铁路广岳支线抢险工作,即使官方预告有7级以上强烈余震,他也毫不退缩,用专业和奉献为灾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他还先后承担了郑西客专、海南东环铁路、贵阳枢纽等数十个项目的设计审查工作,主持或参与了中国中铁重大项目数十项,参与十余部规范、标准编写。持续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使他逐渐成为中铁二院隧道专业的领军人物。
  长期奋战高原,许多人纷纷劝他早点回来。但他说,如果现在需要夺取泸定桥,他一定是那二十二名勇士中的一员;而现在,作为一名铁路人,他的选择就是在川藏线这条“新天路”上,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和热血。 曹世超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