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1日
四十年铸就辉煌新时代扬帆起航
中铁隧道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唐忠
文章字数:1,111
  国家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隧道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忘初心、厚积薄发的40年。40年来,隧道局修建各类隧道2586座,累计4265公里,占全国隧道总量的10.7%,其中承建10公里以上铁路特长隧道59座,占全国总量189座的1/3;承建20公里以上铁路超长隧道8座,占全国总量公里以上铁路超长隧道8座,占全国总量10座的80%;30公里以上的铁路特长隧道全国2座,全部参与建设,为国家的铁路和隧道工程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隧道施工尤其是盾构、TBM施工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大河大海,先后四穿长江,三穿赣江,二穿湘江,一穿黄河一穿钱塘江,更有两穿狮子洋三越大海的壮举,创造了全国乃至世界工程之最。
  在创造这些奇迹的同时,隧道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战略和产业一体化战略,坚持设计、科研、施工、制造“四位一体”,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优势,推动隧道和地下工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形成核心技术体系,保持了企业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授权我集团成立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中心,是唯一一家施工企业被列入再制造试点单位,目前已完成20台盾构(TBM)再制造。全局有599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或省部级鉴定,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29项,国际先进水平95项,国内领先水平126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詹天佑大奖30项,鲁班奖18项。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隧道局还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中国中铁品牌,凭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的学术平台,参加国际隧道大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研讨国内外重大、前沿施工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隧道行业的影响力,在乌兹别克斯坦和以色列的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品牌,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隧道局从大瑶山隧道开创了中国人独立修建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的时代,到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开创了城市地铁暗挖时代,再从秦岭隧道带领我国隧道施工进入掘进机时代,到万里长江第一隧、水下铁路第一隧广深港铁路狮子洋隧道,再到海外建设中亚第一隧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卡姆奇克隧道、以色列地铁项目,隧道局见证着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也引领着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从国内走向了海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了隧道建设的中国速度。这一切都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就是必须紧跟时代方向;必须提升专业优势;必须坚持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文化传承。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隧道局按照中国中铁的总体部署,于2017年5月搬迁广州南沙,决心以南沙作为新起点,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好机遇,拥抱新时代,展示新作为,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