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5日
这里的江堤绿油油
文章字数:822
  “这些车都是从江堤上穿过来的,偶尔也会破坏一些草皮。”袁克忠指着驶来的一辆钢材运输车,不知道是出乎意料还是过于惊喜,耸了耸肩膀继续说道:“施工队伍每天都会派专人来修复,也有洒水车清洁路面,不声不响就把大桥建了起来,两边的草地养得也是绿油油的。”
  11月7日,吃过午饭的武汉市汉阳区建筑机械厂退休职工袁克忠像往常一样步行至鹦鹉堤,立足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施工工地外,远远地凝望着日益筑高的主塔墩。
  作为一个老武汉人,袁克忠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生在长江岸上,长在鹦鹉堤下,就连工作都是在江边的建筑机械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辈子夹在了长江和汉江中间”。
  1953年,岁的袁克忠第一次接触到跨江大桥,“那时候每每吃过晚饭,我就会和几个小伙伴顺着鹦鹉堤往下游走,一路奔上龟山,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啊!下面的建桥队伍、上面围观的群众都是如此。”回忆起儿时观看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往事,袁克忠记忆犹新。
  秉承了武汉人对大江大桥的热爱,袁克忠经常沿着江堤去吹一吹江风,看一看横跨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2010年退休后,这喜好更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改变是从一年前开始的,2014年11月的一天,同样经常溜圈的邻居建议袁克忠沿着鹦鹉堤往上游去转悠转悠:“杨泗港长江大桥开工啦!”听了邻居的建议,袁克忠后知后觉的言语道:“不知不觉武汉已经有十座长江大桥,都建到自己家门口了!”
  “向长江下游散步是我以前的路线,自从沿着鹦鹉堤往上游转了一圈,就很少再去下游了。”提起自己散步轨迹的变化,袁克忠老人唏嘘不已。“刚开始以为这儿要建一座跨江大桥,两侧的道路、绿地肯定少不了被破坏,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环境竟然比以前还好了。”
  笔者站在鹦鹉堤上朝不远的建桥工地望去,在中铁大桥局杨泗港项目部的外墙上涂写着“打造建桥国家队的新载体,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新亮点,展示大桥局形象的新名片,实现建桥跨越上的新丰碑”的标语。不久的将来又一座世纪丰碑就要在此横跨南北,无数武汉市民将会和袁克忠老先生一道经它纵览长江两岸的绿色走廊。 乔伊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