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7日
生产营销双翼齐飞——中铁四局实现均衡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1,900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但对于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中铁四局来说,却承载着打造标杆企业、实现均衡发展的荣耀与辉煌。五年间,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动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铁路建筑市场跌宕起伏,但四局人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较大的发展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信誉显著增强,在新一轮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勇立潮头。

  舞动龙头,营销成果助推规模发展 

  在2009年8月28日召开的中铁四局第二次党代会上,中铁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提出在今后的五年间要完成“营销总额达2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在刚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国内建筑市场仍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数字的提出需要的不仅是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还要有对企业发展的准确预判和坚定信心。
  五年来,中铁四局始终坚持营销工作龙路内与路外同步”的经营原则,创新地推行区超前谋划、拓宽视野、合理布局,全力抢占市场制高点。
  在铁路营销方面,为应对市场冷热交替频繁、行业机构整合改制的影响,中铁四局全面推行了“局统一领导、市场营销部统筹协调、主责单位具体负责、辅责单位密切配合”的铁路营销思路和“谁营销、谁受益”的任务分配原则,实行营销成果与任务分劈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局和各子(分)公司两级积极性。非铁路营销方面,坚决贯彻“做市场”的营销理念,整合和发挥局和各子(分)公司资源优势,采取独立运作和联合营销相结合的灵活手段,巩固既有市场、开拓全新领域,不仅保持了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市政设施、污水处理、汽车试验场等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而且在轨道交通、城市地铁、航道整治、水务环保等历史短板领域亦有斩获,全局路外市场呈现出多领域、多行业齐头并进的营销格局。
  五年间,不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中铁四局营销始终保持较为均衡的态势,共完成新签合同额2637.6亿元,为企业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2010年全局新签合同额连续两年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1年和2012年营销额虽有所降低,但这一成绩是在建筑市场低潮和原六公司、市政分公司两家单位已实属不易。2013年全局新签合同额再创历史新高,一举拿下636亿元,占股份公司下达计划的138.3%。

  周密部署,施工生产铸就“标杆”基石

  “做大做强”、“规模发展”是中铁四局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战略思想。2004年至2008年五年间,经过全局员工的不懈努力、奋发进取,共完成企业营业额890亿元。2009年8月召开的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后五年“大力发展建筑主导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并形成一定规模,完成企业营业总额1500亿元以上”。在员工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企业确定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
  为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五年里,中铁四局先后出台了《直管项目责任成本暂行办法》、《工程项目区域管理办法》、《外部劳务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创新地开展了“施工项目分级管理制”、“领导干部区域负责制”、“‘5553’专业片区管控模式”、“代局指”管理模式、“架子队”管理模式等,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缩短管理链条。在全局范围内强制推行项目管理约束性条款、安全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制、项目安全质量总监委派制,对全局所有在建项目实施全覆盖,消灭责任“白区”、监控“盲区”和管理“误区”。以“单位夺金杯,重点工程夺红旗”为主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激发劳动热情,提高生产效率。
  为应对建筑市场冷热交替和政策、资金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中铁四局创新地贯彻实施“以到位资金控制施工数量,以现金流量控制施工节奏,以资金储备控制市场风险”的新理念,统筹部署施工生产,不断强化现场监控,在市场风云突变的不利形势下,确保项目管理有序推进和企业发展平稳运行,保持了施工生产始终处于均衡可控态势。2013年,全局完成企业营业额512.3亿元,同比增加86.6亿元,占股份公司下达计划的133.1%,是2008年的2.2倍。
  由中铁四局参与建设的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合蚌高铁、石武客专、沪宁城际、西宝客专、宁杭高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按期开通;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博物院、杭州东站、长城汽车试验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交付使用;安哥拉社会住房一期近万套住房全面交付,并受到安哥拉政府和人民高度评价,承建的埃塞俄比亚亚贝洛至梅加公路改扩建项目交付使用,并成功实现属地滚动发展;参建的兰新铁路、沪昆铁路、浙赣铁路、吉图珲铁路、合福铁路、海南西环铁路等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安哥拉总医院工程、委铁优先段等海外项目进展顺利。五年间,全局共完成企业营业额2249亿元,占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目标的150%,是前一个五年期的2.5倍;全局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在股份公司建筑企业中名列前茅,在两大铁路建设总公司乃至五大中央建筑企业的二级企业中位居前列。焦山 舒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