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于杭州、天津、南昌等城市,让盾构机始终保持最佳性能,中铁隧道三处维修工高级技师余军,以其出色的业绩,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盾构机的保护神”,多次荣获中国中铁和中铁隧道劳动模范、金牌员工等荣誉称号。
1989年,余军参加工作。勤奋学习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学徒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跨越。现在,余军在盾构维保方面的技术,在公司内是“鼎鼎有名”。
盾构检修的行家
余军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不少独到的工作方法。他提出“保养第一”,一改常规做法。对盾构机上的不同部分,他根据其工作和运动速度情况,分别实行每日保养制、隔日保养制和周保养制。在精心保养下,余军所在的项目,盾构机平均单延米配件修理、更换费用和故障停机时间比平均水平低1/3以上。
因为余军对盾构机的熟悉,在盾构机始发或接受前的状态验收时,领导经常安排他参加,而他也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天津地铁盾构机始发验收时,余军来到现场,感觉到油泵在运转时声音有点闷,于是仔细观察,发现一台由55千伏电机带动的柱塞泵没有安装泄油回路。由于这是一台新盾构机,他为了“确诊”,找来图纸仔细比对,最终确认是厂家漏装了。大家都感到非常惊险,如果没有安装泄油回路,盾构机短期内也能推进,但高压液压泵的寿命将极大缩短,并且随时可能被自身的高压油挤坏、破裂,导致报废,而一台高压液压泵的售价达32万元,更换的话也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技术创新的能手
余军常说:“新时代的劳模不仅要能干最艰苦的工作,还要善于创新。”
盾构机上有一套集中润滑系统,主要用于保护主轴承。在工作过程中,这个系统因堵塞问题时常会出现报警,按规程必须停机检查,消除堵塞部位,这一程序至少要耗费一个多小时。余军在分析了引起堵塞的常见原因后,决定在第一分配阀前加装一个过滤器。由于过滤器为日本制造,国内没有相同产品,他和采购员一起买来类似的滤网改装后,安装到分配阀上,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1年,隧道三处接受了天津地铁3号线最为复杂的解天区间增援施工任务。当盾构机掘进到海河下方时,螺旋机马达驱动箱内突然出现泥沙,破坏了驱动箱中的润滑系统,使各部件处于干磨状态。如果维修,需要拔出螺旋机轴,极有可能出现灾难性事故。余军提出在推进过程中对螺旋机齿轮箱加注黄油、加强对土仓渣土改良的方案,并加工了3个螺旋机马达驱动齿,将齿长加长1厘米,增加齿轮间的受力面积,在螺旋机马达齿损坏时更换加工齿,最终使盾构机安全完成了解天区间掘进任务,保证了全线按时投入运营。
在南昌地铁项目第一个盾构区间掘进完成时,余军发现盾构机的螺旋机、刀盘磨损严重,修理费用高达120多万元后,与技术人员一起对盾构机刀盘、螺旋机筒壁进行优化设计。在第二个区间完成时,整修费用仅花费30万元左右,而且加快了进度,避免了第三台盾构机的投入。
冲锋在前的楷模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余军总是主动请缨:“我的经验要丰富一些,让我到前面去。”
2013年3月20日18时,南昌地铁工地,正在掘进的盾构机前盾和中盾突然涌进了约4立方米砂土。余军在现场没有慌乱,他首先告诫现场人员不要轻举妄动,同时迅速做出决定:查明砂土来源,清除盾构机内的砂土,排除隐患。然而,在盾构机的前盾和中盾内,油、水、沉泥多,管线密,再加上涌进去的砂土,空间非常狭小,爬进去工作十分困难。现场小伙子们还没有考虑好,余军就毫不含糊地第一个爬进前盾。砂土埋到他的腰部,他全然不顾,弯着腰,边刨土边查找涌砂原因。三个小时后,余军完全成为一个泥人,但也终于找到了原因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一场事故。
在盾构施工中,最危险的是始发和进洞。余军在天津参加施工的海河共同沟隧道,是在两家施工单位先后进场、又因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而放弃施工任务后,业主交给隧道三处的。接收井离河边不远,盾构机刚出洞时,地层受到搅动,大量的水夹着黄沙涌出,半个多小时,接收架就被淹没一半,情况非常危急。余军带头拿着棉被、大衣封堵涌水,全身湿透了,混在水中的聚氨酯把他的皮肤腐蚀了,他不管不顾。抢险人员换了一班又一班,而他在现场一干就是50多个小时,直到水被堵住。
余军,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工人,却以他的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身边的同事。近年来,他还带出30多名徒弟,大部分徒弟已在各个盾构施工项目成为骨干,守护着盾构施工,也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