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陕峰
项目竣工,还能做什么?
过去,企业讲“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育一批人才”,但工程完结,往往“卷铺盖走人”,甚至“不留下一片云彩”。当前,地铁、公路及市政板块工程的强势崛起,对企业的市场营销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扎根市场、持续经营,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核心课题。
如今,地铁工程的缺陷责任期大多是两年,可见业主对工程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高度重视,这与普通消费者选择消费品时的考量是一致的,即从单一的功能实现向综合的用户体验的转变升级。现实中,各项目部在施工时普遍与业主关系亲热,但工程结束后,有的对业主关系疏于维护,也有的对质量责任被动应付乃至置若罔闻,从而使单位经不住细小的质量瑕疵冲击,导致信誉受损,最终失掉市场。
目前,不少单位构建的“现场——市场一体化”市场格局,其本质就是实现现场和市场良性互动,使企业发展拥有稳固、持续的动力。笔者认为,现场和市场之间的桥梁,除却施工阶段全天候的搭建,还要包括:作为系统承包商在市场初期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作为成熟施工单位在项目主体完工后一以贯之的态度和作风;作为产业链下游市场的考量积极介入并精心服务于维保项目。
后期服务或维保项目,规模小、成本高、事物琐碎,似乎创造不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却是撬动市场的支点,也是谋求市场与现场一体化运行的重要桥梁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还能充分发挥人才储备、技术培训等功能,是远攻近守、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堡垒,也是区域化营销乃至属地化管理难能可贵的极佳载体。从企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关注这些小项目入手,有序引导、重点培育,很可能就会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项目可以竣工,但不能划“句号”,因为市场没有尽头。作为项目,要多铺路、善架桥,连接现场和市场,扎根区域和领域,企业才能做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