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为家铸辉煌,南征北战写春秋。在以男性为主的建筑行业,她一扎根就是30多年——京九铁路工程留下了她对施工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体现了她执著履行合同的坚韧,北京南站工程展示了她管理现代化铁路车站建设的才能。她管理的项目曾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全国安全文明施工的最高荣誉—“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她本人先后荣获股份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先进女职工”、“中国中铁劳动模范”,北京市2013年度“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殊荣。
她,就是中铁航空港唯一的女项目经理刘秀英。
敢于直面挑战的倔强劲儿
到施工生产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成长,带着这种希冀和梦想,刘秀英1980年参加工作时,报到的第二天就主动要求去生产一线。从此,刘秀英在工地一扎根就是34年,与工人师傅们建立了深厚感情,与工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到工地时,工人师傅们时常看到梳着小辫,哼着流行小曲的姑娘在工地来回穿梭。渐渐地,刘秀英的肤色晒得与大伙越来越一样,吃苦精神一点儿也不少,工作态度一点儿也不差,工人师傅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单位领导看到她的可塑性,给其提供深造学习机会,让她进入大学学习公民建专业。1987年毕业后,刘秀英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
在当时代表中国铁路站房最高水平的北京南站工程,刘秀英作为项目管理者勇于迎接各种高新技术的挑战。施工中需要采用48项新技术及大量的新工艺、新材料,这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从未经历过。面对重重困难,刘秀英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混凝土桩的日日夜夜里,刘秀英每天现场一站就是5、6个小时,站累了,就蹲着指挥。在大空间钢结构安装、既有线安全施工时,她每天至少三次爬上30多米的高空去检查施工安全质量。在这个连很多男员工都望而却步都的高度,年已45岁的她却在“信步穿行”。
舍小家为大家的持久劲儿
建筑行业注定是奉献的行业。即便如此,能像刘秀英3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施工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尤其是女员工,仍然屈指可数。
有了孩子以后,公司领导几次提出给刘秀英调换一下工作,她说:“家庭困难我能克服,影响不了工作。”在建设北京西客站时,因为工期非常紧,整整3年,她没休息过一天。从2001年开始,刘秀英担负起项目经理的责任,从此丈夫、孩子更难以吃上一顿她亲手做的饭菜。开始,儿子很不理解妈妈这种行为,委屈地说她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关心自己。多少次刘秀英强忍着歉意对儿子讲:“妈妈不是不关心你和爸爸,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啊!”开始时儿子似懂非懂地摇摇头,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了这种现实。
在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中,半途接任项目经理的她开车顺着铁路往大同、太原、天津来回跑。第一年她自己开车跑了9万多公里,相当于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年跑的里程。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施工生产蒸蒸日上,进度加快、质量提高,受到大秦铁路扩能改造指挥部嘉奖。
北京市广安门铁路住宅小区项目部离刘秀英家车程只有半个小时,可她却时常吃住在工地。白天她与项目部同事们一起工作,晚上给年轻管理人员上管理技术课、交流谈心。项目部那些年轻人都亲切地叫她刘姐,常听这些年轻人说:“就冲刘姐对咱的关心,咱也得好好干!”人心齐,泰山移。刘秀英带领项目团队在不仅圆满地履行了合同,而且为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了中国建筑协会“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银奖”、“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等称号。
关怀农民工的热情劲儿
在与农民工长期合作中,刘秀英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把农民工视为兄弟姐妹,视为施工生产的主力军。在她担任项目经理12年中,项目与农民工未发生过一次冲突,没拖欠农民工一次工资,即使是资金一时不到位时,她也强调要把有限的钱先付给农民工,把自己员工的工资拖一拖再发。这种关爱,常常使农民工兄弟姐妹们感动不已,都愿意与刘秀英管理的项目部长期合作。
向农民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假日进行慰问,特殊情况提供帮助,是刘秀英长期坚持的。农民工生病住院,她立即派人前去慰问;农民工家里受灾,她立即组织大家捐款帮助;农民工家里有人患大病看不起病,她立即与项目部工会商量给予资金支持。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刘秀英切实感到农民工素质和战斗力是搞好施工生产的关键。她在项目部办起了职工业校,帮助农民工提高施工生产技术。刘秀英说:“我们必须对农民工群体投入心血,这不仅关系着企业发展,而且也关系着扩大工人阶级的群体力量,要有这个远见和胸怀。”2005年刘秀英与集团公司数百名项目经理共同创造出关爱农民工的“五同”管理经验,推广至股份公司,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进行批示。从那时起,刘秀英关爱农民工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与刘秀英、与所属企业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马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