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9日
“中国人真的什么都能修好”
——记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铁科研院文保中心党支部
文章字数:2,168
  6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授予中铁科研院文保中心党支部“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荣誉背后,是文保中心党支部多年来坚持推进党建和中心工作相融合、致力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不懈奋斗。
  党业融合为创新领航
  近年来,中铁科研院文保中心党支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拧紧思想总开关,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在制度上求精,在管控上求实,在融合创新上,不断尝试党建业务融合新模式,与业务相关文博高校、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利用国资e学、红色基地等载体,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开展多业务培训,增加趣味学习方式来丰富学习与活动载体。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及上级党组织要求落实于具体工作。
  积极响应创新激励改革试点工作,推动薪酬分配改革,建立科技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健全与创新激励相配套的岗位管理体系和业绩考核体系。并在改革筹备阶段,进行准入门槛全员宣贯,激励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内部推广和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干事创业激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整套深化改革方案,改革工作初获良好成效,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大幅增长,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为文保业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科技赋能增强文保力量
  作为基建领域的中央企业,文保中心党支部领衔的“中铁文保”团队一直以来专注于岩土地质工程专业,跨界涉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域。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监测,对每项技术环节都极为慎重,精心改良研发特种机具,精准把控各类现场地质条件技术参数,保证各项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自从将文物核心本体保护拓展到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保护以来,参与多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43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0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获得各类奖项42项,申报科研课题40余项,获得专利50余项,完成5套数字化系统和多部学术专著。先后荣获中国中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标杆、示范党支部及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党员申喜旺回忆,在承担“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察设计项目”时,岷江水汽缭绕,团队利用荧光碳点示踪法(将原子级碳元素打入岩体,荧光标记后定位渗水位置),以及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手持探地雷达检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率检测等高科技手段,迅速查清大佛整体病害类型并对症下药,利用“蒸汽法”科学地恢复大佛面貌,将光纤光栅渗压计和位移传感器探头安装进大佛胸部,给大佛穿上“智能外衣”,实时监测其“健康状况”。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带领文保团队积极采用创新方法完成勘察、检测等工作,成功为乐山大佛做了新世纪最大规模的“体检”,也为大佛保护提供关键数据。
  中铁文保团队虽有30余年土遗址类修复产研结合经验,但面对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和修复工作仍是巨大的考验。
  罗布泊无人区的楼兰古城抢救性修复项目,是中铁文保首次在荒无人烟、无水电和手机信号的无人区作业,环境恶劣,年均8级大风,浮尘天气多,地表温度高,传统修复工艺无法应对。团队首先通过研究遗址区环境影响因素监测、风沙侵蚀与遗址损毁模式,了解相关情况。接着对遗址本体结构残损与表层劣化进行精细修复。然后开展“数字楼兰”科技保护与文化展示工作,将技术成果集成在“数字楼兰遗址综合信息系统”中,并且建立九要素小型气象站进行全天候微环境监测。还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环境监测站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进行实时户外监测。楼兰古城成功将修复技术与数字化平台融合,为遗址保护、管理、监控提供科技支撑,让人们能守望楼兰,为极端环境下遗址预防性保护监控、历史资源挖掘和文化遗产要素展示作出有益探索。
  改革奋进逐梦未来
  文保中心党支部通过多级联动、开放协同的特色化工作,以中铁科研院“科创锋火”党建品牌的引航,淬炼出“薪火文研·耕新致远”党建品牌,紧贴成为文物保护央企国家队的核心目标,不断推动党建融入中心、融入日常,构建“大党建”工作机制和格局,执行“三靠前”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抓在经常,确保党内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带动生产经营全面发展。用真材实料打造“中铁文保”特色品牌,进一步推进党建业务“双品牌”双重发力。
  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曾引发国外网友“中国人真的什么都能修好”的感叹。党支部书记周鹏谈到此事,内心充满自豪。2017年2月,中铁文保团队参与建设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希瓦古城修复项目。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螺旋钻孔微型桩和无粘结植筋等微创技术手段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固保护,成功阻止了建筑病害继续恶化。中方技术人员带来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让乌方受益良多。该项目让中铁文保开始有了国际知名度。
  同时,文保中心党支部积极参与国际级高端论坛等行业活动,全力提升品牌效应,团队事迹在新华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上亮相展示,“中铁文保”品牌在行业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在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中铁文保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铁文保在专业化整合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层级逐步提升,院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冉冉 万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