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4日
匠心传承,为“雄安质量”护航
文章字数:1,315
  “上工地就是要看细致一点。”唐清政对年轻的技术员小粱说,“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才能学到真本事。”
  作为百名“雄安工匠”之一的唐清政,是中铁二局雄安新区启动区E组项目部的施工员,来自四川省安岳县,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建筑施工已有20多年了。从K1快速路到启动区E组,他以工匠精神创造“雄安质量”,不遗余力地为“千年大计”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月5日,正值清明假期,雄安建设工地依旧热火朝天。在启动区E组项目施工现场,技术员小粱拿着卷尺正在检查桥梁伸缩缝,现场作业工人做着伸缩缝混凝土浇筑的最后准备。在一旁负责现场管理的唐清政走了过来说:“你看一下这个伸缩缝有什么问题,你先说,我再给你讲。”“没什么问题,标高都核对了。”2021年新入职的小粱刚说完,唐清政便拿出石笔在路面上划出了伸缩缝结构剖面图。“我们桥梁的伸缩缝施工,涉及桥梁纵梁、路缘石和沥青路面,标高、线性环环相扣,要充分考虑桥梁的固定高度和路缘石的顺接,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虽然伸缩缝报验没有问题,但没想到还涉及这么多衔接工序,小梁这才回想起在周生产会上,唐师傅说过桥梁两边的路缘石要预留一段以作线性调整,保证桥梁和路面、路缘石线性美观。
  启动区E组项目工期紧、技术难度大,为让年轻技术人员早日独当一面,项目部在总结刘启飞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的基础上,组建桥梁施工技术组,成立了以“雄安工匠”唐清政命名的工匠工作室,以导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新生力量,护航“雄安质量”。
  “每当桥梁施工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老唐无论多忙,骑着电动车就过来解决问题,关键是老唐经验丰富,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技能。”项目上的年轻技术人员就喜欢老唐“唠叨”,因为不管多么复杂的工艺,老唐都能剖析透彻。
  在EB1路A-3号桥梁施工中,由于梁底仅比原始地面高1米,项目部决定使用“土模法”施工,对原始地面清表后进行填土、夯实、修形、地基承载力检测、模板安装施工,这就对土模的线性、承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为保障施工质量安全,2021年6月,唐清政由K1快速路项目调至启动区E组项目,专门负责13座景观桥梁施工。他带领技术人员现场盯控,指挥压路机一层一层压实、挖机一点一点造型,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土模”雏形建造,解决了技术方案易、现场操作难的问题。
  启动区E组涉及13座景观桥梁施工,桥梁造型有拱桥、V腿桥、钢箱梁、预制梁等诸多形式。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短短6个月里要完成桥梁主体结构施工,这对年轻的项目技术团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唐清政的加入,无疑为这个团队注入了“强心剂”。
  EB1路A-2号大桥设计为“V腿”钢构桥,如何保证“V腿”混凝土密实,是桥梁墩身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浇筑前,唐清政组织工人们进行技术交底,从混凝土原材控制到浇筑捣固,再到拆模、养护,他讲得一丝不苟、有条有理,一旁年轻的技术员们纷纷被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用铁锤敲一下钢模底部,听一下声音,我就知道混凝土浇筑到位没有。”“V腿”浇筑施工期间,唐清政就一直守在现场。当时天气炎热,他被晒得黢黑。拆模后,“V腿”墩身的外观质量超出了预期。看到一排排漂亮的“V腿”,大家深深地感叹“这就是工匠的力量!” 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