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读到“国资小新”分享的“赓续央企精神血脉系列”之大庆油田“苦干实干、三老四严”,感动于“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追求,此与中国中铁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过得去”与“过得硬”仅一字之差,内涵相去甚远,反映出做人做事的不同态度。一般而言,“过得去”主观上只求完成任务,看齐最低标准,勉强通过即可,多是应付交差。而“过得硬”则体现了担当作为,工作标准高、过程严、质量经得起检验。这样看来,“过得去”不排除得过且过,“过得硬”才是真本事、真担当、真作为。以“过得硬”为前提去做工程,是时代趋势,也是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情怀的企业,要多干“过得硬”的工作,创造“过得硬”的产品,就要在政治信仰、思想意识、技术水平、作风能力、制度体系等方面“过得硬”。
首先是目标价值上要过硬,自觉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企业负责的意识,以“干就要干最好、争就要争第一”的雄心壮志,不畏难、善攻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打造过硬品质工程中实现企业品牌的“过得硬”。
其次是技术水平过硬,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建设过得硬工程,必须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储备,在干优质工程中锤炼意志品质,同时锻造大国工匠,以及一流的设计师、建造师、工程师、技师等各类人才队伍。
最后必须以制度保障促进生产全流程受控,从而确保产品自始至终质量过硬。为此,必须持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以制度和文化规范管理行为,从机械装备、物资材料、安全管理、检查验收,到员工培训、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加强全链条管理,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通过系统每一个环节的“过得硬”来实现最后产品的“过得硬”。
追求“过得硬”,讲究理性不盲目。讲工作质量“过得硬”并非是一味地加大投入来装点“面子工程”,在效益不流失的前提下,使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合同规定,确保安全使用。干事做工作,要努力让“过得去”变成“过得硬”。一个人,做事“过得硬”,腰杆子便硬朗。一个企业,产品“过得硬”,便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