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5日
加强项目管理人才建设 着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文章字数:1,735
  

中铁四局党委

  近年来, 中铁四局党委狠抓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项目管理团队能力素质, 为企业规模扩张、 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 抓引进, 提质量, 不断优化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层次结构
  结合企业年度发展目标, 每年研究制定各类项目管理人才引进计划, 严格引进标准, 提升引进质量, 着力优化队伍结构。一方面将院校毕业生作为项目管理人才补充的主渠道, 形成了以211院校、 985院校和传统建筑强校为主的引进格局, 推行差异化薪酬政策, 全力引进优质院校毕业生。五年来, 共引进4029人, 其中, 211院校、 985院校毕业生占比约40%, 切实从源头上优化了队伍层次结构; 另一方面, 将社会成熟人才作为补强短板的重要途径, 瞄准具有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的人才, 以及桥梁、 隧道、 BIM等专业的中高端人才, 通过猎头招聘、 网络招聘等市场化手段, 不断提升引进效率。五年中共引进598人, 其中一级建造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企业生产营销急需的人才159人, 桥梁、 隧道、 BIM等专业青年专家人才40余人, 进一步补强了项目管理团队。
  二、 抓培养, 促成长, 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建立了 “局党委统筹、 业务系统主建、 三级公司主战” 的人才培养机制, 配套建立局、 三级公司、 项目部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 协调配合、 全局一盘棋的项目人才管理格局。二是深化蒙华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成果运用, 形成项目施工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和品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传帮带和交底培训, 提升管理团队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能力。三是强化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按照见习期满后 “1年任主管、 3年任部长、 6年任副职、 9年任正职” 的总体思路, 设计项目岗位成长路线图, 量化每个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评价标准,实现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由 “大水漫灌” 向 “精准滴灌” 的转变。四是实施项目关键岗位“族群” 的培训认证, 建立项目经理、 书记、 总工及 “五部两室” 负责人十大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 以 “专业+协同+综合素质+拓展” 四大模块为框架, 开发每个岗位的培训认证课程体系, 组织已在岗人员及后备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认证, 促进了 “学”“用” 融合。五是加大执业资格取证力度, 除下达硬性取证任务、 重奖取证人员, 激励个人层面加强学习外, 还从局层面统一集中强化培训, 提高取证通过率。目前, 四局共有一级建造师1234人、 证书1659本。六是紧跟建筑市场形势变化, 针对新模式、 新专业开展前瞻性研究, 加强相应管理能力建设。
  三、 抓激励, 保稳定, 不断激发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工作热情
  一是发挥用人导向作用。注重从项目一线选拔各级干部, 将项目创效创誉能力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 切实做到不从亏损项目提拔干部、 不从信用评价不好的项目提拔干部, 以良好的选人用人文化激励项目管理人才 “争效创优” 。二是深化幸福项目部建设。推动解决一线员工最关心的休假问题, 做好制度设计, 并选择部分三级公司试点, 形成经验后全面推广; 深化“三工” 建设,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项目管理人才生活舒心、 工作体面; 大力推行员工关爱计划, 定期组织健康体检, 建立个人身心健康档案; 持续开展 “行健清华”“小候鸟夏令营” 等活动, 让员工及家属的身心得到调整和放松。三是构建 “薪酬+心酬” 管理机制。一方面, 将薪酬分配向项目管理团队倾斜, 确定并严格执行 “项目同层级员工收入高于机关、 项目员工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机关” 的分配原则, 每年的工资总额增量, 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团队的收入增长; 深入落实股份公司区域化经营管理要求, 建立 “以干促揽” 奖励机制, 每年开展滚动营销优胜项目评比表彰, 激励项目管理团队以 “现场保市场” 。另一方面,局和三级公司每两年举办一次优秀项目管理人才座谈会, 局主要领导倾听并合理采纳他们对企业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提升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四是加强典型引领。局和三级公司层面每年分别组织评选“明星项目经理” 和 “优秀项目经理” , 并在职代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获评人员除给予丰厚的经济奖励外, 还列为各级领导人员的后备人选, 优先提拔使用。
  通过持续强化能力素质建设, 实现了项目管理人才的 “一专多能” 和 “一个顶俩” , 在员工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2014年至2018年, 中铁四局生产营销规模由 “双超500亿元” 增长至 “双超1000亿元” , 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由256万元增长至428万元, 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规模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