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05日
阿鲁沙的“瓦图图”和中国哥哥
文章字数:976

  再过一个月,中铁建工承建的坦桑尼亚阿鲁沙妇幼中心医院就建好了,项目员工们也要离开威斯村了。村里的“瓦图图”们舍不得这些中国哥哥走,他们穿上中国哥哥送给他们的新衣服,在项目部和中国哥哥一起包饺子,把一首充满祝福和感激的传统歌曲《Jumbo》(你好)送给了中国哥哥们。
  在坦桑尼亚斯瓦西里语里,“瓦图图”就是“小朋友”的意思。2016年11月,阿鲁沙妇幼中心医院在阿鲁沙偏僻贫瘠的威斯村里开工了。就是这座医院的建设,让当地的“瓦图图”有了很多中国哥哥。
  项目部的小伙子们常常往返于项目和市中心采购物资。每次他们开车经过,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开心地追着项目的破皮卡车嬉闹玩耍。一天下班后,项目技术员高洪春出门散步,看到几个孩子拿着几个空瓶子朝大门的方向偷看,小心翼翼地,没人敢走过来。高洪春于是招呼孩子们进了工地,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他们,帮他们把带来的空水瓶接满水带回家,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说谢谢KAKA(哥哥),都笑着回家了。
  医院所在的威斯村地形特殊,打井很难出水。在这个近200亩耕地,300户人家的村庄,只有3口井,村民们饮水、生活用水、浇地灌溉都非常困难。医院项目人员主动传授打井技术,帮助村民们打了两眼井,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饮水问题,还给医院施工用水带来了便利。同时项目部招收当地员工,传授他们施工技艺,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通过1名中国工长带几名当地技术工人的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当地工匠”。如今,中铁建工在坦工程施工一线90%以上员工都是本地工人。 
  “中国项目上的朋友们帮我们打了井,我们喝水再也不用发愁了。我们村里还有几户村民因身体残疾生活困难,都是老婆孩子干零工。这些中国朋友们知道了,把我们村里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尽可能地聘任到项目上工作,还给我们交上了保险,帮助我们这些人摆脱生活困境,真的很感谢这些中国朋友。”像科迪瓦一样的当地工人还有很多,他们都非常感谢这些来自中国的建设者。
  有了水源,当地村民扩大了农田种植面积。朴实的村民们把家里丰收的瓜果蔬菜,也都送到项目部,让中国小伙子们尝个鲜。威斯村地处偏远地区,村里的孩子们没书读,没有玩具玩,中国哥哥周末空闲的时候会就给孩子们上课,讲一些中国故事,教授英语,还给孩子们买了书和足球。“村里孩子们天天都想找他们学习玩耍,有时候吃饭都叫不回家,我家儿子就这样。”村民赫贾莉感激地说道。 贺小姗
  图为“瓦图图”们和中国哥哥一起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