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看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的消息,中铁七局海外公司员工汪琼丽不禁心头热流涌动。亲切的握手,熟悉的肤色,仍在非洲大地上拼搏的爱人,在塞拉利昂工作时的一幕幕往事,再次浮现在她的眼前……
2008年7月,汪琼丽和当时的恋人刘非满怀忐忑、激动、向往、期待众多复杂心情,携手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旅程,但他们并不是去旅行,他们和许许多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去非洲工作,在那里寻找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经过8小时长途颠簸,初到塞拉利昂,两个年轻人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简陋破旧的机场,坑坑洼洼的道路,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相像。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项目部安排他们在首都经理部休整了一天,随后便被分别安排到了两个相隔200多公里项目。两个腼腆的年轻人并没有公开他们的恋情,只能远远地通过通讯工具表达情意。事隔不久,单位地区负责人得知他们的情况后,便将两人安排在了同一项目上,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关心让俩人非常感动。
塞拉利昂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长年三四十度高温,蚊虫肆虐,一旦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得疟疾的概率很大。在他们初到塞拉利昂的半年里,刘非就频频中招,患了8次疟疾,这也让他们一度产生了退却的念头。在项目领导、同事们的帮助和彼此细心地呵护下,看到多数同事“孤家寡人”的状态,经深思熟虑后,他们最终打开了心结,选择留了下来。每每刘非想家时,汪琼丽便告诉他:“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2011年的7月正值塞拉利昂的雨季,刘非和汪琼丽历经了6年“马拉松式”的恋爱后,步入了婚姻殿堂。他们计划着用3个月的婚假去哪里度蜜月。可这时却接到了国外的通知,公司中标了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丽晶村-科索镇(11.26公里)道路重修项目,需要他们提前返回,进行部分前期准备工作,小夫妻经过短暂的沟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提前结束婚假,回到需要他们的项目上去。
由于是援外项目,中方政府和塞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这条道路的贯通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首都弗里敦进出城的交通压力。但对项目团队来说,该项目由于工期短,山区施工量大,更是一个极大挑战。同为外事人员的刘非和汪琼丽,分别担负着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和施工所在地外部协调的重任,他们与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最终保质保量并提前竣工。在项目的竣工典礼上,塞拉利昂时任总统科罗马对中铁七局递交的“优秀作业”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现场亲自命名该道路为“中塞友谊之路”。那一刻,汪琼丽和刘非心里充满无限自豪。
风雨之后,彩虹更加的美丽;经过磨难的爱情,更加的牢固。在塞拉利昂,刘非和汪琼丽的人生经历了艰难的选择。也是在塞拉利昂,他们谱写了自己青春与爱情的炫丽乐章。2014年4月,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为了纪念曾经在塞拉利昂的那段青春岁月,他们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西西”,因为项目经理部的对面就是浩瀚的大西洋,而塞拉利昂又是西非国家之一。汪琼丽动情地说:“国家的爱在非洲,我们的爱全在非洲。”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合作创造了广阔的机遇和前景,北京峰会进一步拓展了合作共赢的空间,中资企业必将在这历史潮流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而刘非和汪琼丽依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壮大企业的海外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