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平 中铁广州局深圳公司
伍盛芳为人热情爽朗、率真耿直,大家昵称她“阿芳”,到深圳公司工作已五年有余,说起她的“应聘”经历还有段儿趣事。
阿芳在42岁赶上“双下岗”,一是工作近二十年的工厂让她买断工龄下了岗,二是儿子考上异地大学,生活上不需要她的照顾“下了岗”。
丈夫老黄在深圳公司是一名领工员,虽然收入不算丰厚,但维持家用也过得去。下岗后的阿芳,一下子从被工作和生活琐事塞满满的日子中抽离,有些无所适从,满是空虚和无聊。
阿芳的苦恼只有通过电话跟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老黄倾诉。电话里,阿芳隔三岔五地央求丈夫要去工地看看。由于工期紧,丈夫不肯,但经不起她软磨硬泡,阿芳还是带着几斤腊肉、一包花椒和一瓶辣酱,又打“飞的”又转汽车到了位于陕北的榆绥工地。
在工地,她看到丈夫确实忙,两座隧道在开挖,路基、涵洞在施工,丈夫成天都在工地打转,不是守在桩基旁,就是穿梭在隧道里,丈夫明显比以前更黑更瘦了。
丈夫老黄住的工区,由于炊事员临时请辞,公司一时间调剂不出厨师来,吃饭就成了大伙的难题,每天轮流做饭,质量不高不说,有时去晚了,还得自己煮面条。项目部四处找炊事员,要找川菜厨师,在陕北一带着实难求,尽管有那么一两个合适的,但看到工地偏远、气候条件差,都不肯来。
每天听丈夫抱怨吃不好,阿芳也着实心疼,于是她灵机一动,心生一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你不晓得我也在厂里当过炊事员,虽然后面改了行,但做二十来人的饭菜,绰绰有余了。”
丈夫老黄心疼她:“你以为那活轻巧啊,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熬稀饭、蒸馒头,炒个菜,光肉都要切一盆,我怕你吃不消。再说你在家都当了几十年的炊事员了,还嫌不够?”
阿芳知道丈夫是心疼她,但她有自己的打算,她不想当“下岗”工人,早想凭自己的双手再上岗,好不容易有个在丈夫跟前儿的就业机会,她岂能轻易错过。于是她又缠着丈夫说:“以前上百人吃饭我都招呼得来,这点活莫得事,再说,你们单位收纳点下岗职工也算尽社会责任……”
两人你一句我一语正辩得热闹,正好被路过的工区长看见。阿芳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赶紧迎上前拉着工区长就要求评理,工区长笑呵呵地说:“这我就得说老黄了,有合适的人不但不推荐,反而藏着掖着。”老黄压低声音喃喃道:“我这不是怕她手生,干不好,给大伙添麻烦嘛。”
工区长看出了老黄的顾虑,说道:“我们也来个面试,叫上几个小伙子当评判,让阿芳露一手,合格我们就推荐给项目部。”只见阿芳在厨房一阵张罗,不一会儿,四五盘菜就摆上了桌,回锅肉肥而不腻,红烧肉色泽诱人,麻婆豆腐麻辣软嫩……小伙们拿起筷子忙往嘴里送,纷纷称赞味道不错。
面试合格后,项目部又让阿芳到县卫生院办了健康证,签了劳务合同,就正式上岗了。
上岗“计”成后,阿芳很快进入了角色。厨师的烧炒蒸煮卤等手艺她样样精通、驾轻就熟,每天菜品有新意,一周菜谱不重样,食堂卫生、消毒防蝇井井有条,工地食堂搞得有声有色。她的用心服务不仅受到员工的赞赏,就连挑剔的丈夫也满意点头。
就这样,凭借着对工作、生活的一片热忱,阿芳“上岗”了。如今榆绥工地早已完工,阿芳却没有下岗,而是跟着丈夫老黄辗转到了胶南,又去了黄延,现在在广州地铁工地一直干着她热衷的炊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