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十多度的风雪中,他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只为得到一个准确的检测数据。
在隧道里忙碌整个白天,他们每晚加班到凌晨,只为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回传。
在小组成员全部患重感冒时,他们没有一个人请假,只为不让现场检测工作拖后腿……从2月22日至3月18日,中国中铁委托中铁科研院组织的8支检测小组赶到位于东中铁科研院组织的8支检测小组赶到位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各地施工现场,为中国中铁所属各单位的铁路在建隧道做“CT”。25天,他们完成了13条线路171座隧道的衬砌质量检测工作,涉及13个省18个地市,行程超过上万公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本次检测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踏雪踩泥出征忙
初春的东北,气温仍在零下十几度,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进入隧道俨然到了一座天然低温大冷库。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隧道“穿洞风”,在它的吹刮下,厚厚的棉衣感觉像一层薄纸,人体寒冷刺骨,犹如刀割。长时间在隧道内作业,四肢麻木,有时手指冻得无法正常操作,但为了一个检测数据,他们还要在寒风中坚持站立几个小时,甚至是十来个小时。严酷的环境加上水土不服,检测一组全员感冒,有的人整天腹泻直不起腰,医院让住院治疗。休息只能是梦想,为了不拖延整个检测进度,他们选择了带病坚持工作。
正月初六那几天正是全国大范围降温的时间,检测六组的队员们从各自家乡按时来到福建龙岩集合。按照分工,他们这个检测组要在20天内检测完近75公里的隧道。初春的南方阴雨不断,来去隧道的路上,队员们往往是上面一身水、下面两脚泥。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混和上隧道里的粉尘,队员们个个都变成了泥巴人。繁重的检测任务累得大家一坐下地就都不想再起来。而检测组队员们间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团队挺过了一个个难关。在组长陈世铭的带领下,队员们分工协作,为了节约时间,队员们中午经常只简单地吃一些面包、泡面、盒饭。一天的劳累,使大家经常在返回驻地的车上睡着,虽然车辆颠簸但睡得依然很香。
昼夜难息鏖战急
25天,没有周末,不分白天黑夜,这是8支检测小组的工作常态。2月22日,周斌所带领的检测三组前往陕西安康的一个项目。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到达现场后大家没有休息,直接拿上设备赶往隧道开始检测。现场的工作差不多经常要到晚上七八点才结束,大家开车回去后还要赶紧把当天的检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周斌说:“有几次弄完检测报告都已经凌晨三点过了,后来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由于工作精神专注,他们夜里加班后经常会出现失眠,而第二天早上7点刚过,他们又匆匆赶往现场。
这就是8支检测小组每天的工作节奏:白天在现场完成检测工作,只能算是完成了当日的一半工作量,夜里汇总、分析当日各种数据。
这段时间,他们每天最大的心愿不是吃上一顿饱饭,而是睡上一个囫囵觉。从任务开始以来,睡觉已成为奢侈品。各小组需要将每天采集的数据、报表等各种资料汇集到检测办公室,各小组在现场不发回当日所有检测内容,检测办公室也不能下班。为此,检测办公室的同志们也记不清熬了多少个通宵。
正月十五元宵夜,窗外锣鼓喧天鞭炮轰响,检测各组的队员们却依然在临时办公地点埋头苦干,对家人的思念和亏欠只能默默地埋在心中。
万里奔波凯旋归
25天,检测队伍跑了13省18地市,行程上万公里,检测了13条线路171座隧道,累计完成检测长度290.2公里。这一份数据的背后,是8支检测队伍默默地坚持。
2月22日上午,检测七组驱车到达成雅铁路检测现场,下午就正式开始进行检测工作。2月26日,组长员宝珊率队又马不停蹄驱车一千多公里抵达贵州铜仁进入铜玉铁路检测现场,5天后又驱车上千公里赶赴福建省三明市驰援南龙铁路检测。
3月13日,窦顺带检测二组支援检测一组由哈尔滨前往佳木斯。行进哈佳高速途中,大雾大雪,道路湿滑,他们差点与大货车追尾,与死神擦肩而过,让队员们惊魂半日。面对被检隧道已铺轨和布设接触网使检测困难的问题,窦顺带领全组人员开动脑筋,发明制作了轨道检测台架。
每天,他们在挑战极限的巨大工作量下坚持、坚持、再坚持,最终提前完成了检测任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哭喊抱怨,他们放弃春节全家团圆的机会,他们在为自己的承诺坚持,为中国铁路的质量把关。
感谢他们,为他们点赞! 王伟 魏永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