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行动叫践行,有一种精神叫探索,有一种气魄叫引领。
能将行动、精神与气魄集于一身者,就有了从平凡到卓越飞跃的翅膀。被称为“隧道工匠”的李友坤,就插上了这对翅膀。
李友坤是中铁隧道局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运外绕线项目部隧道工高级技师,1994年参加工作。他是公司第一批隧道工高级技师,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十大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坚守本职不忘初心的践行者
好学与责任,是李友坤前进的动力与坚守的初心。
“隧道施工条件很苦,但是不蹲在隧道里吃苦,不经历那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千奇百怪的地质现象,你就不会真正地了解隧道施工。”李友坤如是说。
1994年,李友坤刚工作时被分配到昆明西园隧道工地,成了一名普通的隧道开挖工。为了快速掌握开挖技能,李友坤在休班时不休息,恳求另一个开挖班的班长给他打风钻的机会。三天后,李友坤就能独立钻炮眼;一个月以后,成了开挖班班长。
在施工中,每次风钻坏了都要拿到隧道外由专业师傅修理。这样做浪费时间不说,人员还容易待工。李友坤就想:要是自己会修风钻就好了。想到就做,他经常扎进风钻维修师傅的工棚里求教。师傅明说“我不会教你的,教会你,我干啥去”。但李友坤不气馁,天天跑去,并主动打下手。时间长了,老师傅最终被打动,李友坤成了队上第一个会修风钻的开挖工。
隧道施工风险大,刚放过炮之后,洞内有大量烟尘,要较长时间才能排出。但等的时间太长的话,支护跟不上去,又存在安全隐患。李友坤总是在炮响后第一个冲到掌子面观察爆破情况,待确定现场安全后再让大家进去。在昆明西园隧道,施工遇到比较大的流沙。为了解决问题,他连续7天7夜没出隧道,实在困了就在隧道里躺一会儿,直到把流沙处理好。
在杭州半山隧道中,部分地段围岩特别软弱破碎,并且又是超大断面施工,安全风险相当大。特别是在进入大断层后,为确保安全施工,李友坤忍受着因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患上的风湿痛,多次翻越半山,研判围岩的变化情况。
六沾铁路三联隧道集高瓦斯、极高地应力、大变形、大断层破碎带、陡峭斜井坡度、极难的有轨运输于一体,被成都铁路局认定为“几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重大危险源”。为降服这只拦路虎,李友坤长期蹲守洞中观察围岩变化,并不断查阅资料,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啃下了这根硬骨头。
不断攻坚创新创效的探索者
勤奋和智慧,是李友坤攻坚的基石和突破的利器。
苦干实干,是成长的基本条件。但对于李友坤来说,他的追求绝不止于一只埋头拉车的老黄牛。“干,不仅要干出个模样,还要干出个名堂;干出个模样容易,比葫芦画瓢就行了,但干出个名堂就要好好学习,多多钻研。”李友坤常常对新来的年轻人说。业余时,其他人在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而他在看书钻研。
2003年,李友坤参加杭州万松岭隧道全断面开挖爆破施工。该隧道地质十分复杂,特别是隧道上方六七米是海军干休所,住的全是老首长。困难的施工条件和敏感的施工环境,曾使爆破施工一度停止。为了打破僵局,李友坤带领技术人员对炸药的性能、引爆方式、装药量等进行了细致的实验,最终通过改变串并联方法,解决了单段最大装药量不能超过7公斤又要确保爆破效果这一难题,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余万元。
2007年,在广州市新光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针对原有模板台车不能完全适应隧道断面要求、新定购模板台车需投入大量资金、耗费大量时间的实际难题,李友坤提出在模板台车拱板底部加宽翼板,同时翼板用旋转支撑加固的方法,确保了二次衬砌的成型质量和施工进度,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余万元。
2008年,在厦深铁路大南山隧道处理涌泥段时,李友坤提出利用牙膏皮和易拉罐皮粘贴封堵注浆小导管泄浆孔处的土方法,一举解决了涌泥段泥浆进入堵塞小导管难题,为项目节省成本支出10万余元,并为类似隧道开挖积累了经验。
2009年,在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施工中,面对频繁变化的围岩,李友坤提出了一整套不同围岩环境下开挖炮眼布置方案,控制了隧道超欠挖,炮眼残痕率控制在90%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0余万元,并且该方法已普遍应用于隧道各类围岩。
2014年,在成兰铁路平安隧道施工中,他提出了全环法施工,一举攻克岩爆和大变形问题。目前,该法已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验收,成果在全路类似隧道工程推广应用。
知识就是效益。李友坤通过不断创新创效、技能革新证明了隧道工匠的价值。
心系传承助推发展的引领者
传承与创新,是李友坤无悔的心愿和执着的追求。
高级技师、隧道工匠,李友坤深知这是企业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对他寄予了殷切希望,想通过他将更多的人带动起来。为此,他将自己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和总结出来的技能、工法等编成课件分享给大家。作为中铁隧道局隧道开挖培训主要授课老师,经他培训的年轻工人数以千计,绝大多数已成为施工骨干。
2014年5月,公司在成兰铁路项目部成立了“李友坤创新工作室”。此后,李友坤走到哪里,“创新工作室”就建在哪里。
在广州外绕铁路线上,“李友坤创新工作室”对项目太和隧道全风化片麻岩遇水丧失承载力的高风险隧道开挖、市政环境下浅埋山岭隧道爆破震动扰民、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梅山隧道下穿广汕路及临近既有线路(广州地铁21号线)爆破控制等问题进行攻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工作室成功取得隧道初支立拱支撑辅助支架技术、隧道二衬防空洞报警装置革新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强化了安全防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工作室的技术团队在全公司范围内不断开展技术交流。三年多来,工作室交流达百余次,培训人数300余人,培养出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7人、高级工15人。
虽然在外人眼中已是高技能人才,李友坤却觉得关于隧道的知识还有很多待他挖掘。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理论,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李友坤报名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函授学习,并加入了多个隧道施工技术QQ群,与全国各地的“专家”们请教交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的时代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插上梦想翅膀的李友坤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劳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