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5日
家乡的记忆
文章字数:1,135

□ 陶陶 中铁隧道二处

  习俗,让节日更值得被铭记。
  在四川,有端午节“送端阳”的习俗。节日当天,女儿、女婿都要给岳母“送端阳”,因此在蜀地端午节也俗称“端阳节”或“岳母节”。“送端阳”一定要送鸡蛋,这是有讲究的。女儿、女婿送鸡蛋到娘家,寓意家庭生活幸福圆满,再送上几把蒲扇让父母解解夏日炎热之暑,以示小棉袄的贴心;对准女婿而言,“送端阳”更是婚前男方给女方家最重要的一道节礼,男方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是含蓄地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对方大家庭的一员(圆)”。如果女方接受了,恭喜你,自己偷着乐吧,接受你这个未来的家庭成员了;若走时原封不动地退还,那就意味着:“小伙子,你没戏了!”此刻不用扇蒲扇,心里早就凉快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必须的,北方的婆婆会包豆沙馅的粽子,来到北方生活的四川老妈则全包无馅的粽子,当然我只管吃,并非我好吃懒做,而是我包粽子纯属捣乱。用我小外甥的话说,我不是在包粽子,是把粽子当小偷给绑了,老妈虽然不说话,但我感觉得到她早就心疼那些糯米和粽叶了。  
  咸鸭蛋、红苋菜、腌蒜也是要吃的,而且还要喝上几口雄黄酒,当然小孩儿是不能喝酒的,但老妈会用筷子沾一点儿酒在我们的舌头上抹一下,再拿雄黄酒沿着房前屋后洒一圈,说是给蛇族布的一个望而却步的阵法,这样蛇族就不会接近房屋了。不过老妈不是法海,道行不够深,有一年这阵法被蛇族破解了。
  那日傍晚,一条粗大的蛇盘在了我家床上,把我们姐妹三个吓得两腿发软,不敢吭声,彼此的喘气声都听得真真切切。后来还是老妈声音略微颤抖地对我们仨姐妹说:“别怕,不靠近它、不惹它,它就不会咬人。”那一刻,我怀疑老妈肯定后悔嫁给长年累月在外面工地上班的老爸了,或者在想要是有个儿子该多好。老妈让我们姐妹三个分别去叫左右邻居,不一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了许多,来帮我们家打蛇。有年轻的说拿棍子打,年长的说不行,得给蛇好好说,请它自己走。结果,一位胡须花白的长者说了大半天好话,蛇淡定如神,就是不走,有几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对我妈说“嫂子,打吧、打吧!”我妈当时心一横,就说打吧打吧!虽然统一了打蛇的意见,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打,都说打蛇打七寸,但当时却没有人真正知道蛇的七寸到底是哪个部位,不过群众的智慧还是无穷大的,大家一起动手,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一个打头部,一个打中间,一个打尾部,就一起把蛇给打跑了。时隔多年,老妈现在依然最怕的就是蛇,若是在电视节目里出现蛇的画面,我们姐妹三个都第一时间调换频道。
  四川老家过端午家家都在门口挂菖蒲、艾蒿,但是到了北方生活之后,北方是没有菖蒲的,所以也只好让艾蒿一枝独秀了。此外,家家家户户还要煎百草洗头洗澡。这个习惯老妈至今也一直延续着,每年都会熬几锅水,供全家大大小小使用。
  正如端午节日的习俗,现在想起,满是家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