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矩阵——带来全桥质量安全可靠
在中铁大桥局公安桥项目北岸工区,沿着施工便道走向主塔,一排建好的桥墩棱角分明、光洁如玉。虽然下着细雨,但路边的质量文化墙还是吸引了笔者驻足。
其中一块高3米、长10余米,上面写着《引桥质量控制工序清单及责任矩阵》。表格显示,从下料到墩帽混凝土外观装饰共106道工序,均明确了现场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生产调度及质量管理人员。在现场,笔者还看到“高强度螺栓施工控制看板”等内容。可以这么说,只要看着这些看板,现场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每一步是什么、怎么做、谁的责任。“看板是动态的,随着工序变化,看板内容也跟着变。以前作业人员会带着其他工地的标准和形成的习惯到新工地来作业,现在不行。比如钢筋间距、保护层多少,作业人员一看就知道,要按这里的标准做,避免返工。”一位现场技术员说。
据介绍,“看板管理”是刘辉副总裁在工地强力推行的做法,体现了股份公司对推行现场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良苦用心。这些看板的背后,代表着项目部对精细化管理中定编、定员、定岗、定责的理解和根据工程实际对管理流程的细化。
项目部狠抓执行力建设,为责任矩阵贯彻落实提供了根本性保障。项目部经理刘杰文告诉笔者:“我就要求基层同志汇报时不能含糊,完成任务时间,不能说多少号左右,要明确具体哪一天,到了时间是要考核问责的。”
中铁大桥局总经理胡汉舟多次到公安桥项目部检查指导。他要求项目部狠抓执行力建设,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进工厂化、信息化、机械化作业,工作流程管理一定要实,压力层层传递要到位,严格落实督察督办和问责机制。
在落实“看板”管理中,项目部创新推出“一包”管理,即项目部专门为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一个背包,背包里放有图纸、验标、质量安全罚款单和卷尺等,下现场时必须携带,以保证现场技术员可以随时翻阅资料并对实体进行测量核实。由此启发,项目部在实践中总结并开展了以“十个一”为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活动,有效保障了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
“一周一节”,要求主塔中塔柱一周浇筑一节,目前中塔柱施工已如期完成;“一室一厅”,制作标准房屋,将氧气、乙炔分区分别放置;“一点一控”,每次重大工序施工,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和技术人员一起全程旁站监督……
项目部人员特别向笔者介绍了“一班一纹”和“一人一牌”。每个工班都实行现场交接班和员工电子指纹考勤制度;每个人都必须佩戴胸牌进入现场。工区门口,项目部设置了门禁线。每天各工班在此集合,进行安全、技术等交底,同时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是否佩戴正确。现在,桥面以上,有挂索的、有架钢梁的、有塔柱施工的,等等,形成了立体交叉作业局面。早晨集合时,各工点负责人还要互相交流,提醒哪个时段哪个班组要进行规避,以保证安全。
这两项做法,可不是简单的打考勤或为了形象。笔者在采访时注意到两个细节,一个是每个人的安全帽带都按规范系得标标准准,这在一般工地很难看到;另一个是采访中问起作业人员名字时,他们都会将胸牌亮一下。胸牌上写着姓名、工种。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写上工种有个好处,不仅仅是现场的管理人员,还有业主、监理,到现场一看就知道,是否‘专业人在做专业事’。项目部严格执行岗前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制度,装吊工绝对不能去干电工的事,从而保证安全。”这两项做法还在缩短抢救伤员时间、加强劳资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部将所有人员体检的血型等信息输入电脑,一旦有事,可以直接调用,减少伤员进医院后再体检的过程。通过考勤机的统计分析,项目部可以准确掌握现场有多少人,知道每位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从而为编制定额、员工工资发放、劳务分包费用结算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刘杰文着重介绍了公安桥项目部与其他项目部在质量管理方面不同的做法和执行“三检制”形成的特色。除设置独立质量管理部和质量总监外,项目部还强力推行“首件制”“责任制”“带班制”“三检制”等,这些成为项目部捍卫蒙华铁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项目部将全桥分为南引桥、北引桥、主桥、加工厂、生活区等五个责任区,领导带头分区包保,并且责任内容根据施工内容变化而及时调整。今年四月份,桥上立体交叉作业增多,项目部及时召开协调会,进行责任分解,并签订责任书。
“三检制”,在施工单位不是新办法,但据介绍,很多施工单位对“三检制”的落实并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检查考核机制。公安桥项目部明确了作业人员自检、工序之间互检、技术人员专检的程序和资料保存、考核等办法,并派人专门监督落实。过程环环控制,压力层层传递,北岸工区分项目部质量部部长邓桂春说:“‘三检制’真正实行后,明显看出作业人员的改变,责任心更强了。”
截至6月15日,公安桥项目已完工程全部通过了第三方检测,完成的桩基均达到Ⅰ类桩标准,分项分部工程实体质量均为优良。 兰溪 夏天 荆江宁 李新华 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