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5日
筑虹青山绿水间
——中铁大桥局成贵铁路五标项目部施工侧记
文章字数:1,960
  成都、宜宾相距不过250公里,但乘坐K字头的列车却足足要六七个小时,而从宜宾再到临近贵州省的贵阳市更是得坐十多个钟头的火车。交通的不便严重阻碍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眼下一条连通成都与贵阳的客运专线正在紧张建设,线路建成后,将形成一条西南至华南沿海及湘闽赣浙地区的区际快速客运通道。
  中铁大桥局成贵铁路五标项目部承建了全线3座控制性桥梁工程——金沙江公铁两用大桥、蔡坝岷江桥和贵州鸭池河大桥。 

  “开盘”四号墩 

  在楼市中,“开盘”是指楼盘正式推向市场,而桥梁建设者也常把开始混凝土浇筑称为“开盘”。“把浇筑比作‘开盘’,也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喜悦!”大桥局成贵项目部二分部安质部部长丁正说。
  5月11日10时,工人正在对金沙江主桥4号墩进行紧张的承台浇筑。现场看到,几根粗大的导管直插浇筑层,输送泵将混凝土准确导入承台底部。在“钢筋丛林”里,工人们操作着振动棒筑捣。
  4号墩不远处的栈桥桥头,一块书年5月11日,距4号墩完有“今天是2015年5月11日,距4号墩完成承台浇筑计划仅有4天”的标识牌格外醒目。
  浇筑作业从5月10日23时开始,6台混凝土搅拌车频繁来往于拌和站与浇筑现场,工人们分成两班,昼夜施工。5月14日1时20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成功浇筑,这座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大的承台终于浇筑完成。“开盘大吉”,鞭炮声、欢呼声响彻金沙江,忙碌多日的建设者们终于露出了笑容。
  “4号墩承台浇筑完成后,主墩施工终于摆脱了金沙江汛期威胁,进入可视化‘干’的施工阶段。”二分部项目经理谢守杰说。
  在桥墩施工区域附近,立着一块大石头,这是二号墩承台施工时开挖出来的一块“幸存石”。“这大石重达8吨,我们把它称为‘大孤石’,它也是整个水下施工攻坚克难的见证。”二分部总工韩井东感慨道。他继续介绍:3号墩承台施工围堰,江水面与施工作业面内外高差达13米左右,结合3号墩位处于河床的实际情况,项目部采用了自行设计并获国家实用技术专利的“双壁锁口钢围堰”施工工艺,不仅使围堰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好,而且结构安全稳定。 

  “植桩”岷江桥 

  在宜宾市宜宾县喜捷镇的岷江上,可以看到桥墩耸立,机械轰鸣。这座桥是成贵铁路又一重要控制工程——菜坝岷江桥。
  笔者沿着便梯爬上18号墩。墩顶上工人们顶着烈日正在进行钢筋绑扎作业,为墩身进一步“节节攀升”做准备。大桥局成贵项目部一分部副经理李焕满仔细检查着现场的焊接和钢筋绑扎作业。“现场技术员很年轻,没事我就带着他们到墩顶上看看,有什么问题就及时解决。”他一边比画着焊缝的长度,一边告诉笔者。
  项目部采用搭设水上钢平台的方法进行钻孔桩施工,施工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一分部副总工韩博介绍,17号主墩为水中墩,桥位处覆盖层为卵石层,厚度达到4.5米,采用钢围堰施工方法,需要将围堰嵌入岩层2.5米,普通振动锤插打根本无法施工,因此采用常规方法施工难度及风险极大。顺着韩博所指看到,桥位处有一层厚厚的卵石,大小不一,覆盖在河床上。
  技术人员优化方案,采用静压植桩机植桩施工方案。“该工法采用了独创的‘除芯理论’,在钢板桩压入作业时,利用螺旋钻先导钻掘破坏桩端球根压力,从而降低贯入阻力,实现钢板桩的顺利压入作业。静压植桩方案实现了坚硬地质的压入,实现了在水上和倾斜地段等严峻条件下的施工,控制了排土量,不会破坏周边地基,没有倾倒的危险,实现了安全施工。”韩博介绍。
  据了解,菜坝岷江桥主桥18号墩完成植桩144根,17号墩完成148根,采用液压植桩法极大提高了工效。
 
  建设和谐路 

  在贵州,中铁大桥局还承建了另外一座世界级大桥:鸭池河大桥。它是世界上首座主跨438米钢桁提篮拱铁路桥。目前,全桥主体结构76根钻孔桩全部完成,全桥4个扩大基础全部完成,两个拱座全部完成。
  这三座桥的共同点就是建在山区水域,保护青山秀水也成为建桥者努力的方向。
  金沙江公铁两用桥施工水域,江水清澈透底,碧波荡漾。丁正介绍,为防止泥浆漫流污染板结土地、淤塞河道、破坏周围生态环境,项目部在施工区域设置了泥浆沉淀池,排出的泥浆经沉淀处理后方可将钻渣及泥浆抽取到泥浆车运至专门弃渣场所。项目部对拌和站进行监控,生产污水经过三级沉淀池净化后才排放。在水上施工的繁忙节段,为了控制机械设备油污排放,项目部不惜成本购置了多条栏索状吸油棉。
  在金沙江桥项目部,笔者看到一辆洒水车不时来往于生活与施工区域。“我们每天对施工便道及时进行维护,配置洒水车,由专人负责对路面清洗,进行降尘,做到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丁正说。
  在菜坝岷江桥栈桥桥头,一条石梯便道一直通到岷江岸边,一艘船舶来回接送来往岷江两岸的施工人员,而不少沿岸的村民也搭上“顺风船”。“坐这条船,比过下游的一座桥节省不少时间,而且坐船,项目部也没有收我们的钱。”一位背着背篓、牵着一个小男孩的老人告诉笔者。
  江水青青,工地静静,建设者实现了文明施工,还与当地村民实现了和谐相处。 林先波 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