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6日
全面适应精细化
文章字数:797
  □王超
  中国中铁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已近一年,从暴露的问题看,精细化管理推进工作仍旧任重道远。笔者认为,要适应精细化管理新常态,大家还需在思想上做到“三不”。
  不恐慌。广大员工不要被精细化管理的“颠覆性”所吓倒。组织机构调整、定岗定编、从前台管理到后台管控等一系列改革调整是为了本质上的提质增效,绝不是要员工“下岗”,也不是降低员工“待遇”,更不是企业效益的“衰退”。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增效、员工获利,即使在改革初期部分员工月度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年度的奖惩兑现保证了员工总收入并没有减少,效益好的项目员工收入甚至大幅增加,所以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与企业“衰退”判若云泥。我们要识大势、明方向、看长远、不恐慌。我们有幸赶上中国高铁加快发展的“大餐”,就要抓住契机,运用精细化加快发展,为企业的繁荣做积累。当然,我们也要接受调整初期可能带来的“不适”。
  不懈怠。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企业如果不主动作为,就会遭遇“衰退”的命运。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企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决定。但正确的决策尚不是“不衰”的全部保证,还需要促进政策落地。我们需要惩治不作为干部,需要每名员工从思想转变开始,不懈怠、真作为,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全员行为。企业改革,时不我待,以前亏损项目的教训历历在目,推行项目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不但需要决策层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主动作为和不懈努力。
  不盲目。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有些项目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员工也尝到了一些甜头。沉醉于阶段性的“成绩”和迷失于“衰退”一样是盲目。存在两种情况,说明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广大员工还需要更清醒、更理性、更务实。我们仍旧处于精细化管理推行的攻坚期,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对精细化管理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自觉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共同肩负企业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