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8日
对比的力量
—论《山楂树之恋》电影与小说的差距
文章字数:1,248
  □杨正华 中铁建工
  我对小说《山楂树之恋》非常喜爱,喜爱艾米的文笔,喜爱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更喜爱男女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精神。
  本来对电影版《山楂树之恋》充满了期待,因为张艺谋是一个文化艺术造诣较深的导演。可看完电影版的《山楂树之恋》,我失望了。
  虽然,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不能去苛求电影与小说的完全契合,但小说的灵魂必须要在电影中有所展现。电影蒙太奇式的表现方式必须与小说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风格完美融合才能有生命力。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电影版的《山楂树之恋》在人物心理刻画、细节刻画、语言风格方面与原著相去甚远,令人扼腕叹息。
  最让我心痛的是,电影没有表现出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艾米在原著中把主人公在当时环境下追求爱情的内心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在电影中,这种复杂心理表现得不到位,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对比原著和电影,我发现:在小说中,一方面,主人公静秋内心是非常恐惧的,这是一种对时代的恐惧,是一种对自己这种身份的人能否追求爱情的恐惧;另一方面,老三的大胆追求和静秋心中对爱情的向往也在像春草一样慢慢地生长,形成燎原之势。这种纠结的心理描写深刻而细微,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在电影中,静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非常模式化,她在老三住院前只会笑,这种笑抹杀了静秋内心世界的复杂。在原著中老三的那种大胆追求而又怕给静秋带来伤害的复杂心理在电影里也没了踪迹。这种复杂心理展现的差距让电影与小说的境界差了好多,令人失望。
  另一点让我心碎的是,电影中的细节刻画没有达到小说的高度。细节是决定一部艺术作品的关键。艾米的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入木三分,而电影中的细节描写比小说要简单、肤浅。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了人物性格,提升了小说主题,尤其是描写静秋的细节更是展现了她的性格和思想。比如,小说中,当老三第一次吻静秋的时候,静秋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是一种休克状态。这就是细节刻画的精彩之处。但电影中的老三第一次吻静秋的时候,她一直在笑,仿佛她是一个有过接吻经验的女人。这样的细节表现与原著大相径庭。还有在亭子里约会的场景,小说中老三把衣服给静秋穿上,静秋很不自然,后来雨越下越大,静秋内心非常矛盾,但最后还是爱情占了上风,她试探性地让老三到衣服下面来,两个人一起避雨。这是一种真实的纯洁爱情心理。但电影中静秋毫不害羞地披上老三的衣服,还主动让老三到衣服下面来。这是一种对纯洁爱情拿捏不足的表现。
  还有一点让我失望的就是,电影语言风格让人感觉失真。艾米的小说语言单纯而真实,充满表现力。而电影中的语言就是简单的交代剧情,没有磁力,没有那种纯洁境界的意味。小说中静秋和老三在谈恋爱中的对话充满智慧,静秋总是用语言表现出她的向往和害怕,是一种言由心生的自然流淌。而电影中的话语都是一个调子,仿佛通过言语表现出来的就是静秋对爱情的追求,仿佛静秋是一个很叛逆的女孩子似的。这都是没有把握好原著语言的表现。
  当然,这部电影的意境还是让人心动的。若这种意境能融会贯通到电影里人物心理、语言及细节中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