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不高的个头、微笑的脸庞……这是中铁建工上海分公司南京紫金建邺项目经理强鹏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参与上海松江达尔厂房、南京明基医院、上海铁路调度所、东苑丽宝商务广场、南京紫金建邺等工程的建设,先后获得中铁建工“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项目总工程师”、“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西北地区的小伙子,已成长为能独挑大梁的项目经理。
角色转换加快成长
强鹏从技术员成长为项目经理,他比别人走的路更为曲折。“从项目总工到项目经理,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要从项目经理再回到项目总工的岗位,心态调整显得非常重要。”强鹏对工作岗位调整有着自己的理解。
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工程是强鹏在事业上的转折点,凭借着在该项工程上的突出表现,2011年7月份,他被公司任命为东苑丽宝商务广场工程的项目经理。从项目总工成长到项目经理,强鹏坦言:“不仅业务知识要让别人信服,还要有大局观念和危机意识,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及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
务实勤奋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角色的转变,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就在他认为一切都将按部就班的推进下去时,2013年3月4日,他收到了公司的一纸调令,他被任命为南京紫金建邺项目部的项目总工程师。
“当时公司主要领导还担心做不通我的思想工作,想没到原计划一个上午的谈话只进行不到15分钟,我就欣然接受了工作的调动。”强鹏回忆说,“当时确实遇到了毕业以来最大的困惑,不知道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重新做回项目总工,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找回了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强鹏的踏实肯干让他再次获得领导的赏识,2014年底,他被提拔为南京紫金建邺项目经理。
“技术大拿”引领创新
用“技术大拿”这个称谓评价强鹏一点也不为过,由他主持和参与的数个研究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工法等,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工程是在老上海站停车场进行拆除施工,首先要将原来的“基础桩”拔出来,这些埋藏在地下10米的桩基成为了第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强鹏带领技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最后提出了“全回旋钻机拔桩施工法”。通过将全回转钻机固定在钻孔桩中心上,全回转套管钻机进行钻孔,利用套管前端的刀齿切削浅层障碍物。再利用重锤破碎套管内较大体积浅层障碍物,用冲抓斗将碎块抓出。该技术先后获得铁道部工法、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个国家级工法。
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工程施工中,地基施工工期紧,路局提出了要在79天完成地基施工,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任项目总工的强鹏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带领年轻的技术团队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了“顺逆结合、垂直分段施工法”。先集中力量将核心筒“拔”出地面,然后再铺开工作面,进行地下室施工,在工期内完成了10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四层支撑和拆除的施工任务,得到了上海铁路局领导的好评。
80后思维管理项目
南京紫金建邺项目部员工平均年龄29.9岁,青年员工所占比例比较大,管好项目就得研究青年人的需求和想法。南京紫金建邺项目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项目部定期召开座谈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他反馈,项目部班子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帮助解决。
“信,是管理的根本,也是基础。”强鹏说,“批评和教育要有理有据,要让每名员工信服,不让员工心中留有积怨。”在强鹏的影响下,“情绪管理”成为项目班子成员的必修课。
作为项目经理,强鹏注重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创新。南京紫金建邺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面对如此大体量的施工任务,成本控制尤为重要。他首先在“节能降耗”上做文章。强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将地下室照明灯由36伏改为12伏,而且亮度保持不变。搭好平台、创造条件,青年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通过在淘宝上询价,到市场上挑选耗材,成功实现了这一技术革新。强鹏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灯泡一天节约1度电,100平方米范围安装1个灯泡,37万平方米一年保守能够节约40多万元。
“传承,就是将老一辈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强鹏解释说,“项目经理抓大局,同样也要顾小节,精打细算才能保证效益。”在南京紫金建邺项目部,大大小小的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往来穿梭,进出项目的每辆卡车都得“先过磅”。强鹏介绍,南京紫金建邺项目土方开挖量大,高峰时间一天有600辆车进出项目部。这些承担运输任务的车辆很有可能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考虑到一台地磅周转不开,我们增加成了两台,东西方向各一台,不仅减少了拥堵带来的麻烦,而且还对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