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中国中铁增补34名中国中铁专家。为积极营造公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为进一步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做好宣传工作,本报现开设专栏,陆续刊登专家简介。
范恒秀
范恒秀,男,1957年11月出生,汉族,河南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现任中铁一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铁路工程研究和设计工作,先后参加了京九线、河南信阳浉河大桥、东秦岭隧道、青藏铁路等工程建设,解决了铁路、隧道多项施工难题。
他主持东秦岭铁路双线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方案审定,提出了优化运输和通风方案,该技术成果获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主管的大秦线东洋河大桥被评为铁道部优质工程;主管的朔黄线龙宫隧道先后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奖;主持实施的青藏线轨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组织的克老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创造了两项隧道掘进新纪录;每年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综合技术》获得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的个人专著《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围岩大变形段二次衬砌安全度分析》《冷龙岭引水隧洞涌泥涌水处理施工技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含水地段快速施工技术》《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软塑段快速施工技术》等研究论文发表于《铁道标准设计》《现代隧道技术》《隧道建设》等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其成果“168000kN自锚上承式拱桥转体施工技术”填补了自锚上承式拱桥转体施工的空白;“黄土地层及全断面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技术研究”解决了黄土地质大断面施工的难题。这两项成果和“软弱地质条件下长距离小净距重叠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一起,均获得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1995年,他获评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008年获评总公司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010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朱雪枫)
李昌宁
李昌宁,男,1969年10月出生,汉族,陕西省宝鸡人,中共党员,1999年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进入中铁一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8年1月至今任中铁一局京沪高速铁路项目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他主要从事路基、隧道与地下铁道工程以及无砟轨道技术方面的施工和研究工作。
他先后参加了郑西、武广、京沪高铁以及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西安地铁等工程的建设,参与并主持了多个重大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关键技术攻关,主持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个人获得集团公司建功奖3次,科学技术特等、一等奖各1项,股份公司科学技术特等、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建设部工法1项;主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丛书5本,参加编著、编译铁道部、股份公司施工技术标准、指南等3本,累计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技术论文60余篇;是2007年度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2011年度火车头奖章、2013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总工程师”和陕西省“三秦人才”的获得者。
他担任中铁一局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副经理期间,主持技术创新攻关30项,出版技术论文专辑3本,主持编写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实施细则2本,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本,施工指导小手册28本,有12项成果获京沪公司的技术创新成果奖,个人连续三年被京沪公司评为优秀项目管理者和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并荣获“京沪公司十大科技创新标杆”称号。
他还是中铁一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朱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