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机遇10年,挑战10年,转型10年,探索10年,创新10年,奋进10年……
2003年12月18日,经股份公司批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名称变更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改制为由股份公司、大桥局控股和员工参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从此,揭开了大桥院发展新篇章。十年来,大桥院辛勤耕耘,用智慧、勇气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动人乐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纪录。在经历了改制之初的举步维艰、行业市场的初见曙光、铁路大建时代的快速发展、高铁时代的未雨绸缪四个阶段后,大桥院已经从一个传统国有企业转变为现代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
合同额从“1亿”到“6亿”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开始,在大江大河上设计修建大桥就是大桥院“看家本领”,特别是长江、黄河流域长期是大桥院市场“大本营”。然而,改制之初,该院在这两片水域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在长江中下游的项目几乎为零。市场萎靡,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前景黯然。再加上突如其来的“非典”的影响,该院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考验,打不开局面,困难重重,发展形势极其严峻。2003年大桥院新签合同额1.35亿元。几番拼搏,2013年大桥院新签合同额达到6.25亿元。市场版图,在国内已遍布除西藏、台湾之外的所有省份,在国外已涉足加纳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产业结构上实现了由单一业务格局向有限多元业务格局的本质转型。除继续在高端桥梁市场保持并发展既有优势外,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桥隧诊治、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已成为大桥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桥为主、多元并进”的业务格局已经形成。
创新从“基础”到“集成”
大桥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桥梁建设的佼佼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做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领军者。十年来,该院以手中的重大项目作为平台,开展集成创新,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国际理查德森大奖2项,英国卓越结构工程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大奖35项,创“中国企业新纪录”11次,8个项目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大桥院已经在高速铁路桥、跨海长桥、公铁两用桥、多跨斜拉桥、多跨悬索桥等高端领域以及桥梁工程软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领先优势,中国桥梁技术的原创绝大部分出自大桥院。
人才培养从“传承”到“完善”
十年来的拼搏奋斗,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现代交通勘设队伍。十年来,共培育了1位工程院院士,2位国家工程设计大师,65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83位高级工程师,一大批青年人才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在运营机制上,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深度提升。十年来,从更新管理理念到构建管理体系,从创新管理机制到规范管理流程,从改进管理手段到提升管理素质,全方位加强决策、运营、人才、科技、质量、安全、风险、财务、信息化等基础管理,突出管理规范和管理提升,实现了规章制度健全有效、内控体系更加完善、执行能力有效落实、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和谐稳定的目标。
文明建设焕然一新
十年来,坚持从全面构建和谐企业出发,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学习型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闪亮的企业形象成为大桥院十年求索的真实印记。连续5次被湖北省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杰出贡献单位”、武汉市“A级诚信纳税企业”等荣誉称号,工会荣获省级模范职工之家、“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企业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达一级标准企业工会”等荣誉称号。团委获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十年来,大桥院全体员工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已成为大桥院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说,没有兢兢业业的员工、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团结一切力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岗位的责任,大桥院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不论何时,大桥院“只有创业,没有守业”,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大桥院未来的发展才会具备不竭动力。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