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6日
“生死时速”86小时
——中铁隧道参与吉图珲客专小盘岭1号隧道救援纪实
文章字数:1,525
  生命至上,大爱无疆。4月2日凌晨至5日下午,为了12名兄弟生命,包括中铁隧道员工在内的上千人上演了一部“生死时速”,创造了隧道塌方救援新的奇迹。
  4月2日2时41分,一个炸雷般的消息惊醒了疲累了一天熟睡中的中铁隧道员工:0时30分,中铁十九局施工的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小盘岭1号隧道出口距掌子面50米处发生塌方,12名工人被困!
  得悉长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驰援营救的要求,中铁隧道董事长丁荣富、总经理唐忠分别通过电话做出全力救援的指示;副总经理范国文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参与吉图珲客专施工的中铁隧道一处、二处80余名员工组成的抢险救援队带着设备立即出发。
  这是一次“关门塌方”。塌方体把隧道堵死,掌子面与隧道外面完全隔断,被困员工生死未卜,抢险快一秒,他们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当务之急是打开一条通道,否则,被困人员长时间不进食或氧气用完,后果不堪设想。现场救援专家组决定双管齐下:一是在隧洞左侧顶棚已被混凝土浇灌的地方用人工抠挖小导洞,打通人员逃生通道;二是用水平钻机钻透塌方体,打通给养通道。
  当日14时,中铁隧道救援队与其他救援队一起分为三个班组展开小导洞施工作业。
  然而,救援并不顺利。
  塌方体不断滑坍、隧道积水持续增加,逃生通道开挖缓慢。
  至4月3日5时,参加救援的3台钻机钻头先后碰到金属物体而损坏,给养通道一时无法钻通。此时12名工人已被困29个小时,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不抛弃,不放弃。现场救援人员不顾寒冷、饥饿、困顿,忘我工作。
  4月3日14时40分,新进场的一台钻机打通塌方体拔出钻头后,救援人员发现钻头上绑着铁丝,表明塌方体内有人存活,现场顿时一片欢呼。振奋人心的消息,也给救援人员带来新的希望和强大动力。4月4日8时,现场救援指挥部综合3负责小导洞开挖的尺情况后,决定将小导洞施工任务全部交由中铁隧道负责。
  中铁隧道救援队迅速调整施工组织,作业时间由每天8小时三班倒改为12小时对班倒。
  坍塌体犹如横亘在生命通道上的一只拦路虎,内部的拱架、网片等犹如猛虎利齿,准备随时撕咬抢险救援人员。坍塌处大量涌水,刚挖掘的通道上方不断有松散的石块掉下,救援人员随时有可能被掩埋,但他们从容不迫,开挖、支护、出渣……
  由于空间狭小,掌子面仅能容下一个人作业,救援队员只能猫着腰蜷缩着身子,跪着用简易的工具和双手刨挖,然后由队员一个个传递着将渣子运出小导洞。中国中铁劳模、中铁隧道二处员工李自红带头钻井小导洞刨土,连续奋战,抠得双手鲜血淋漓,依然不下火线。很多队员和李自红一样,鲜血不断从手上、肩膀上渗出,但没有人去多休息哪怕一小会儿。
  4月4日14时左右,在坍塌发生60个小时后,给养通道打通,被困人员接到牛奶、面包、矿泉水等食物和饮品。当通过喊话得知12名被困人员无一遇难,而且身体状况良好时,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一半,而救援队员更加坚定了救援信心。
  最激动人心的一瞬终于到来,小导洞进尺停留在19.4米,时间停留在4月5日15时30分——经过86个小时与死神的赛跑,12名人员全部脱困,生命体征稳定。现场掌声雷动,激动的泪花飞溅,为脱困人员,也为救援英雄。
  这是一场来自八方的救援。无论是建设方、施工方,还是地方党委政府,都始终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据不完全统计,赶赴事故现场参与救援的人员达1000多人,车辆300多辆,相关救援设备20多台。
  中铁隧道在这场救援中,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忘我的工作精神、丰富的救援经验、专业的救援设备和顽强的战斗作风,赢得了吉林省委省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沈阳铁路局等各方的高度赞扬。4月6日,长吉城际铁路公司发出《致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称赞:中铁隧道吉图珲项目部作为主攻力量参加抢险,为86小时成功打通“救人通道”,胜利营救出被困人员立下卓著功勋。吉建科  程湘波  宋世斌  李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