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北方秋烈、江南秋柔,却少有人提荆楚之秋的妙。国庆长假,细品其中。湖北的秋裹着桂香漫过老巷,混着藕汤的暖香钻进寻常人家,你得慢下来,才品得透这份“刚柔相济”的秋味。
荆楚的秋,先从一碗藕汤里冒出来。“夏吃莲子冬吃藕,秋喝藕汤最养人”,是武汉人刻在骨子里的时序密码。多少游子在秋夜里想起故乡,想起傍晚时分家里飘出的藕汤香,乡愁便像东湖的水,温柔地漫过心头。入秋的莲藕最是粉糯,选一截九孔藕,配着排骨在砂锅里慢炖,火要小,时间要足,等藕的清甜渗进汤里,整个屋子都暖了。盛一碗趁热喝,藕块咬着粉面,汤汁鲜得挂唇,再就着半块锅盔,热乎气从胃里窜到四肢,连带着秋风里的凉意都散了。除了藕汤,街头的糖炒栗子也开了锅,黑砂裹着栗子在铁锅里翻滚,“哗啦”一声翻炒,香气能飘半条街,剥壳吃着粉甜,是荆楚秋日最接地气的甜。
荆楚的秋,香气里藏着古意与烟火。武汉的桂花开了,东湖边、黄鹤楼旁、老巷的院墙下,一簇簇桂花缀满枝头,秋风一吹,金粉似的花瓣往下落,“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意境,在楚地有了最实在的模样。老人们会在树下铺块布,捡些桂花回去,或拌进面粉里做桂花糕,或泡进酒里酿桂花酒,让这香气能存得久些。清晨,梧桐叶被秋风吹得沙沙响,街边的热干面摊冒着热气,芝麻酱的香混着桂香飘过来,涌入城内的外地人在巷道里细品着本地的美食,是荆楚秋最独特的韵味。
寻秋的脚步再往远走,楚地的田野里藏着最壮阔的秋景。江汉平原的稻田黄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稻浪在秋风里起伏,像铺了满地的金箔。若是去了宜昌的山区,橘子红了,漫山遍野的橘树挂满果子,橙红的橘子压弯枝头,摘一个剥开,橘瓣水灵,酸甜汁水流进嘴里,是大山里秋日最鲜活的滋味。
荆楚的秋,没有江南的清雅,却多了几分江湖气;没有北方的凛冽,却藏着恰到好处的厚重。它是砂锅里慢炖的藕汤,是田野里翻滚的稻浪,是老巷里飘落的桂花瓣,是刻在楚地人骨子里的诗意。若你秋日来荆楚,喝一碗藕汤,走一趟东湖,看一眼稻田,便会懂——这份秋味,要慢慢品,才知其中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