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0日
大巴山深藏毛坝
□ 桂莉萍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
文章字数:1,615
  蜀道之难,古语早有定论。群山如铁桶般箍住四川盆地,通往外界的道路,自古便是与天争斗。大巴山脉,这道横亘陕川的巍峨屏障,曾长久地依赖着马蹄与脚力,循着茶马古道的旧梦,在汉水与任河之间艰难穿行。2007年,一条名为安川高速的公路开始建设,其穿越大巴山天险的路段面临严峻考验。其中,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承建的毛坝至陕川界段,尤为艰险。
  初抵毛坝,运输车在绝壁边缘蜗行,挖掘机在任河畔轰鸣,声浪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毛坝2号隧道一寸寸向山腹掘进,任河大桥的桥墩,则在十几米深的激流中,顽强地向上生长。天色将晚,工人们从皮卡车上跃下,一身灰衣,两脚尘土,如倦鸟归林。远处山崖上,炊烟袅袅,灯火如萤。夜半,山腰间火车掠过,一串灯光宛如深海遗珠,转瞬即逝。车站旁那株高大的樱花树,春日里定是精灵般绚烂,伸展双臂,迎送过客。2008年4月,我的毛川岁月,便在这幅壮阔与艰辛交织的画卷中展开。
  项目部在陕西省紫阳县毛坝镇的山脚下。小镇细长,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一条唤作“任河”的大河穿镇而过奔向远方。不久,我被借调至麻柳镇的工作组。通往麻柳的路,印证着民谣的恐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麻柳到毛坝”。山路在陡崖间凿出,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河谷,一侧是植被覆盖的山体。皮卡车颠簸盘旋,惊起一只拖着长尾、羽色斑斓的野鸡,飞入密林。俯瞰山下,任河桥与隧道施工正酣,车辆如蚁,机械如玩具,在这固执的群山中,上演着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八月,当工地的夜晚被电视机的光芒点亮,2008年北京奥运的盛况点燃了深山。建设者们暂时放下图纸与测量仪,为中国健儿的每一次夺金屏息欢呼。当最终中国以51金登顶榜首,简陋的工棚里爆发出“我骄傲,我自豪!”的呐喊。再偏僻的山坳,也阻隔不了这份与国家脉搏同频共振的炽热情怀。彼时,MC3项目部也在各级严苛的检查评比中屡获嘉奖,这份职业的荣光与国家的荣耀,在2008年的夏天奇妙地共振。
  毛川之难,专家谓之“空前绝后”。大巴山的复杂地质与险峻环境,是对筑路人意志与智慧的双重试炼。
  行路难,主材依赖铁路运至麻柳,再经S310省道盘旋运抵。路窄弯急,峭壁深渊相伴,每一次运输都是生死考验。全线90%物料需中转,压力如山;立足难,场地狭窄如带,备料无方,大型设备难以施展拳脚;天灾频,山体破碎,暴雨即成洪魔。2008年4月,首场洪水便冲毁便道设备。任河全年竟发洪水30次,平均流量3000立方米/秒!交通、电力、通讯屡屡中断,工地常陷孤岛。加之汶川地震余威,施工屡屡瘫痪;攻坚难,MC3段山势尤其陡峭,横坡险峻,跨越水深16-19米的毛坝库区。桥隧紧连,场地局促。毛坝2号隧道进口位于松散堆积体上,Ⅴ级围岩,破碎如渣,进洞犹如在流沙中掘进,极易塌方冒顶。建设者以“短进尺、强支护、快循环”的智慧,一寸寸向前。右线于2009年7月贯通,左线紧随其后于8月告捷;涉水难,任河大桥,洪水是其挥之不去的噩梦。水位暴涨暴落,水下基础施工如履薄冰,悬浇箱梁精度要求严苛。河底乱石堆积,桩基护壁困难重重。每个桥墩,都需搭设水上平台。年轻的桥梁队长钟开健,率队吃住在现场,与洪水抢时间。2008年3月始,至2010年2月竣,钢筋水泥终在激流中生根,与隧道完美牵手。
  2009年5月,主体工程近尾声。我接到调令,将赴新程,当我拖着行李,气喘吁吁“爬”上半山腰的火车站,铁轨旁那株樱花树再次攫住目光。青山叠翠时节,它却绽放出漫山遍野的粉霞。我惊异于这贫瘠山石中,竟蕴藏着如此磅礴的生命力!微风过处,落英如雪,将我温柔包裹。驻足回望,已具规模的隧道与大桥静卧山谷,曾并肩奋战的伙伴身影依稀。不舍与感慨交织。
  多年后,再见安川高速全线通车的雄姿:桥隧相连,大道如虹,在秦巴山脉的苍翠画卷中蜿蜒舒展,酣畅淋漓。那一刻,所有艰辛都化为无言的骄傲。想起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国家的擘画,何来僻壤通途?没有建设者以蚂蚁搬山的韧劲、以血肉之躯对抗天险的勇毅,又怎能令这壮丽山河,真正畅通无阻?那深山中倔强盛放的樱花,不正是万千筑路者的精魂所化?蜀道不再难,青山应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