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 董华 中铁六局太原公司
文章字数:1,221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这句话,源自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也是毕淑敏一本书的书名,更是我成长路上时刻回响的箴言。它教会我与孤独共处,同自己和解,在迷茫中保持清醒,于挫折里汲取勇气。
  初闻此句,是在《朗读者》的荧幕上,演员陈数声情并茂的朗读令我耳目一新——原来一个人,竟可以活成一支队伍的阵势。彼时我刚刚步入大学,第一次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学会如何与自己朝夕相处,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大学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世界,闲暇时光需自行填满,“优秀”的定义也远不止于成绩单上的数字。面对骤然增多的自由与千里之外的父母,我一度恐慌于独处,只能拼命用各种活动塞满课余的缝隙。
  大三备战考研,我与无数同行者一样,开启了“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孤军奋战。临考的日子,知识点在脑中反复碾过,却总在黎明前悄然溜走。能否叩开理想学府的大门?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潮水般涌来,常压得我彻夜难眠。终于,我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翻出刘瑜的《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在冬日的暖阳下静静重读。当夕阳西沉时,我心中豁然:这一年,我独自坚持,早出晚归,每一步都走得认真。即使最终折戟,又有何惧?奇妙的是,当我真正不再畏惧独自承受失败,心头的重负反而消散了。原来,内心日益强大时,孤独感所馈赠的那份内生力量,才是照亮前路的真正火把。
  毕业后踏入建筑行业,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陡转,常令我手足无措。抵达项目部首日,初来乍到的兴奋迅速被对未来的迷茫吞噬。夜深人静,熟悉的失眠再度造访。我一遍遍告诉自己要保持平静坦然,但焦虑的暗流仍在心底翻涌——我知道,自己尚未学会坦然接纳未知的恐惧,亦未能在陌生环境里安顿那份孤独。
  此刻,导师的教诲依旧在耳畔响起:“希望我们眼界要高,姿态要低。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停止思考,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于是,在项目部的简易工棚里,我重新拾起了写日记的习惯:“今天真开心,现场参与了榆次站改的封锁施工!第一次站在铁轨上看凌晨四点的天空,也是第一次离钢铁巨龙如此之近。”“‘既有线’‘营业线’‘天窗’‘道砟’今天记下好多专业术语。项目书记还教我看施工图纸,期待下一次深入现场。”“中秋到了,项目部组织了联欢。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度过别样团圆夜,竟也品出了家的温情。”当孤独悄然袭来,我便翻开日记本,与彼时的自己对话,感受那细微却真实的拔节生长。我终于领悟:面对孤独,首先要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而消解未知的恐惧,秘诀在于握紧当下的每一刻。
  如今,工作中仍会遭遇棘手的难题,前路也偶有迷雾笼罩。但我总会轻声提醒自己:别怕。即使孤身一人,也要勇敢地面对问题、拆解问题、最终跨越问题。因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里有过去的经验、当下的决心和未来的憧憬;有头脑的谋略、心灵的韧性与不灭的召唤。正是这支驻扎在灵魂深处的队伍,赋予我们穿行辽阔世界的力量,并在谦卑的耕耘中,收获那份深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