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师傅善“犟”
□ 王森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文章字数:1,267
  我第一次听到“倔罗”这个称呼,是在京哈高速项目的工地上。那天烈日当头,我的一个同事站在料场边,冲着远处一个穿着橙色反光背心、正在核对材料单的身影喊道:“倔罗,过来一下!”我愣在原地,心想:这称呼倒是挺特别,该不会是名字谐音吧?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被称作“倔罗”的人,正是我的师傅——罗部长。罗部长三十出头,身材健壮,黝黑的皮肤上总挂着汗珠,说话带着浓重的江西口音,尾音总往上扬。他走路带风,做事雷厉风行,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股子“犟”劲儿。项目部的同事都说:“这小子,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这“倔罗”的称呼,当真人如其名。
  记得那是去年酷热的九月,我奉命去收声屏障材料。那批货全是异型板,由于是高速项目,现场直发的货都是沿着高速公路卸。最让人憋屈的是,由于时间差,我只能跟在劳务队的屁股后面点数、拉尺寸。那段四公里长的路基上,没有交通工具,我顶着烈日,跟着运输车来回跑,憋着一肚子火,吃着灰尘,拉尺寸、对型号、检查货物是否完好。
  一车货上千块板子,破损的只有几块,其余的都完好无损。我花了整整两小时,终于量完、签完货单,给劳务队发放完材料。拿着货单回去找师傅交差时,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破损材料的照片呢?型号怎么没备注?尺寸都不清楚怎么给厂家结算?”
  我愣在原地,没想到师傅会这么较真。他二话不说,带着我开车返回工地,开着车一处处核对,从下午四五点一直干到天黑,硬是把所有破损材料的型号都找了出来。第二天监理来验收时,看了我们的记录,竖起大拇指说:“你师傅够较真,这严谨的态度,没话说。”
  罗部长的“犟”,从来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对专业的敬畏。
  在京哈项目上,他负责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面对劳务队不经过项目管理人员私自拉材料的行为,他从项目员工到劳务队代班,一个个训得灰头土脸。为了赶工期,项目给分包队伍租赁机械设备,后期扣款时劳务队不认账,他就翻出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甚至一张张票据,把分包队伍怼得哑口无言。
  作为罗部长的徒弟,我起初对他又敬又怕。他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容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我忘记在发料时及时将影像资料发到工作群,他那张本就黝黑的脸气得通红,眼睛瞪得像铜铃:“这么重要的事都能忘?工程资料就是咱们的护身符!”但我渐渐发现,他的“犟”里藏着对徒弟的期望。他常说:“干工程的,要么别干,要干就得干好。”
  在他的带领下,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物机部职员。他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做事,就要做到无可挑剔。
  如今,距离师傅调走已经两个多月了,京哈项目也临近完工。但罗部长的故事仍在项目上流传。有人说他太死板,有人说他太较真,但所有人都承认——他是真正的匠人。
  每当我站在工地上,看着经我们之手完成的工程,总会想起师傅常说的那句话:“干工程的,要么别干,要干就得干好。”
  这,就是罗部长,我的师傅,一个被大家称作“倔罗”的工程人。他的“倔”,是对职业的敬畏;他的“犟”,是对质量的坚守;他的“憨”,是对徒弟的疼爱。在京哈高速这条巨龙身上,永远镌刻着罗部长那份执着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