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马尔康的TBM
□ 刘家琦 中铁一局
文章字数:975
  机轮叩击跑道,将我从云端拉回地面。窗外掠过熟悉的霓虹,胸腔间高原遗留的滞重感悄然逸散。深吸一口气,思绪飘回数日前川西高原的阿坝州马尔康——我作为记录者,见证了中铁一局“嘉达号”TBM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加达锂矿项目顺利始发,开启它的宏伟征程。
  从成都出发,汽车驶离都市丛林。富庶的平原渐远,连绵青山、密集的隧道桥梁迅速切换视野。短短数小时,海拔从400多米骤升至3100米,空气变得稀薄清冽。远处雪山闪耀着虹光。夜宿海拔2600米的马尔康市,高原的寂静中,我与稀薄空气彻夜博弈,每每将入梦乡,便被莫名心悸惊醒。
  翌日清晨,换乘硬朗的越野车向更高处进发。车轮碾上一条依山开凿的泥石便道,车身在剧烈颠簸中贴壁爬升。海拔最终定格在3710米。窗外,挺拔的针叶林——墨绿的松杉直指苍穹,树干清瘦,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山路险峻盘旋,时有山泉奔涌,在乱石间激起雪白浪花,为险途平添灵动。
  “这就是运TBM上来的路。”项目负责人指着窗外险道。他告诉我们,数百吨的庞然大物被拆解,沿着这仅容一车的山路“挪”上来,“光一个刀盘,就运了整整九小时。”
  想象呼啸山风中,工人们如何牵引顶推,板车承载钢铁巨兽在陡峭弯急的路上如履薄冰。遇极窄处,还需挖掘机拓宽山体,同时警惕滚落的碎石。这是我亲历的第一个震撼——运输之艰,险途之畏,让工程难上加难。
  翻越3700米的山脊,车辆缓缓下降,抵达群山环抱中海拔3550米的采矿平台。刚下车快走几步,胸闷气喘便袭来,腿脚发软。阴沉天空陡然降下冰冷的雨夹雪,噼啪砸在身上。裹紧冲锋衣,寒意仍从手脚渗入骨髓。
  始发仪式现场,风雨交加却气氛热烈。鞭炮声在山谷回荡,TBM刀盘开始旋转,碎石通过皮带机源源输出。远山如黛,后配套台车如长龙抵住洞口。庞大的钢铁身躯在风雨中默然矗立,透出苍凉孤寂。这便是第二个深刻感受——高寒缺氧,气候酷烈。我仅作记录已狼狈不堪,难以想象日夜坚守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如何以钢铁意志,在此忍受生理极限与恶劣环境的轮番考验!天空湛蓝醉人,棉絮般的白云触手可及;远处山坡,藏寨与鎏金佛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忽然想起前辈们用血汗铸就的青藏铁路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奋战在加达锂矿的兄弟们,身上那股不畏艰险、开拓拼搏的精气神,与当年筑路先辈何其相似!他们顽强拼搏在一线,传承中铁一局“筑路精神”,为国家锂矿资源、新能源产业,也为企业与自身未来,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