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5日
蒲扇有风
□ 彭芳芬 中铁大桥局上海公司
文章字数:1,355
  “妈妈,什么是蒲扇呀?外婆说我这把小扇子虽然很漂亮,但是一点都不实用,扇起风来跟小蚊子摇翅膀差不多。”今日下班刚进家门,我就被女儿追着问。我抬眼看了一下她握在手中的爱心小扇子,至多两个巴掌合起来那么大,与我们小时候的那种大蒲扇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为了解决女儿好奇的问题,我拿了她常用的平板,搜索了很多蒲扇的图片,顺便给她讲了我小时候那些关于蒲扇的故事,那些我经历过的蒲扇摇过的夏天。
  “蒲扇有风,拿在手中,有人要借,等到立冬。”这说的就是蒲扇。蒲扇也称“葵扇”,是用蒲葵的叶、柄制成的,在中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其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外观朴素,适合普通人家使用。蒲葵的叶片较大,排列较为整齐,以叶柄为中心,呈射线状排列,单个蒲葵叶片之间的裂痕也比较浅,所以适合编排成一把把圆润的蒲扇。曾经听父亲说过,每年冬季蒲葵的叶片含水量较低,做起蒲扇来也更加容易,只需要把新鲜的葵叶摘下后晒干,以重物压平,然后剪成圆形,再用篾丝、针线缘其边,一把蒲扇就做好了。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家乡的农村度过的,那时乡村还没有普及电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了。在火热的盛夏,蒲扇因其质轻、扇动起来风量大,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纳凉生风、驱虫赶蚊、烧火做饭都离不了它,蒲扇也是农村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
  那时夏季的黄昏,每家每户门前都一溜儿摆满了竹椅、竹凉床。等到晚饭后,一家男女老少几乎人人手里都摇着一把蒲扇,家里的男人多是点上一支烟或闭目养神,女人们则是摇着扇子和邻居闲话家常,连白日里喜欢折腾的小孩这时候也慢慢安静下来,躺在竹床上听着从爷爷奶奶的蒲扇下摇出的各种神话故事,逐渐入睡。在这安详的乡村之夜,蒲扇一摇,既驱赶了烦人的蚊虫,也抖落了一身的疲劳,摇出了一整个夏日的清凉和幸福。
  小时候的我特别怕热,每到夏天浑身都长满了痱子,好似“苦瓜”癞子一样,密密麻麻的全是小包点。天一热痱子就容易燥,额头、后背上就大片大片地变红,我也总是会拉着母亲哭闹“哎呀,太难受了,痱子又咬我、又夹我啦!”白天时,母亲都会耐心地在微凉的水中滴上几滴六神花露水,为我洗上两三次澡,如此才能让我获得短暂的安适。然而,晚上才是我最难熬的时间段。
  那时我们已经跟随父亲住到他上班的供销社了,供销社的房子是用水泥板盖的两层楼房,一楼是门面,二楼就是员工住房。在炎热的夏季,经过太阳的炙烤,到下午时如果不穿鞋直接踩在二楼房间的地面上,脚底也会有热烫的感觉。每天下午四五点时,母亲就会拿盆装水洒在房间的地面上,将房间浇湿,再用拖把重复拖两三次让地面的温度降下来。父亲下班后,也会挑水上楼,浇在楼顶的水泥地板上降温。那时家里还没有电风扇,母亲为了让我睡得安稳,就躺在我身边,用一把蒲扇伴我入睡。我是对热特别敏感的体质,只要母亲手中的蒲扇停下,不一会儿我就会被热醒,又要哭闹起来,母亲常常是半睡半醒中又为我摇起蒲扇,用凉凉的风伴我重新入睡。就这样,母亲手中的蒲扇摇过了我童年盛夏的时光,从傍晚摇到深夜,再摇到天明。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好了起来,买了电风扇,母亲的双手才得以解脱,而我也在母亲浓浓的关爱中安然成长。
  “妈妈,原来这就是你小时候用的蒲扇呀,它扇的不仅仅是风,还有满满的爱呀!”看着女儿略显夸张又满是羡慕的表情,我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是的,那些蒲扇摇过的夏天,足以让我铭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