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随着中铁建工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站房西区主体结构封顶,地上结构拉开“京帆”屋盖建设序幕。
该枢纽位于通州区潞城镇,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为地下三层结构,总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核心区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站场规模8台14线,引入M6线、平谷线、M101线3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3条铁路线路。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副中心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现代化交通支撑,并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探索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
中铁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经理王鹏介绍,通州区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也多为超厚细砂层,支撑能力薄弱,而交通枢纽的基坑最深处下挖近40米。经过反复论证,项目部采用有别于常规抽取地下水的“止水不降水”方式,在主体建筑施工前,围绕开挖区域打上一圈“止水帷幕墙”,为基坑建起一个隔水“屏障”,并对特定施工区域内排水,保证了主体结构稳定可控。
主站房西区已完工的地面层自西向东分别预留了4个大型洞口,即将建起4片巨大的帆形屋盖。项目技术负责人杨阳介绍:“阳光透过‘京帆’屋盖可以直接照射到地下3层,为旅客提供自然光线照明。地面上,屋盖下还将打造檐下绿色城市会客厅,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据了解,“京帆”屋盖表面采用ETFE膜,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具备透光性的同时可以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地下光照柔和。屋盖上还将建造穿孔遮阳板,平衡冷热负荷,合理化控制室内光热环境。
目前正值夏季高温,项目部在组织大干的同时,贴心地为工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项目党支部书记李璐介绍:“主站房地下空间温度只有二十多摄氏度,项目部在地下二层设置茶水亭,配备藿香正气水等用品,上下午均提供足够的绿豆汤,工友们在午间还可以在这里吃饭休息。”
目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底主站房西区上盖“主帆”将率先亮相。 朱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