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刘小营:将猯窝村变成“幸福窝”
文章字数:1,87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乡村振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模范行动,兑现了出征前的誓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铁三局刘小营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8年8月,受中国中铁委派,刘小营来到了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猯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帮扶行动……
  猯窝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是贫困县里的重点贫困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点和山西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更是中国中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大舞台,这里常住村民约80余人,多为留守老人,平均年龄53岁,最大78岁。来到猯窝村后,看到猯窝村民的生活竟比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农村还要穷,刘小营很是着急,誓言绝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一定要让猯窝村尽快脱贫,成为全县的红旗村,成为村民的“幸福窝”。
  2020年,保德县王家岭至韩家川扶贫公路开工建设,但原设计这条路与猯窝村“擦肩而过”。刘小营得知情况后,多次邀请设计人员到村实地考察,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促使这条路由原先绕行,改为与村主干道并线通行。同时,他充分利用修路弃方为猯窝村实现人工造地40余亩,节约成本近500万元。路通了,路两旁的餐饮、住宿、汽修等行业逐步发展起来,为村民增添了新的就业岗位和致富的门路。
  枣树是猯窝村的特有资源。刘小营想让漫山遍野的枣树,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2020年5月,从认购一棵枣树开始,他通过网络开始为这些枣树找“娘家”。一棵树认购300元钱,保底有50斤红枣包邮到家。他还找到一家木炭设备制造厂,并个人出资带着“村两委”到河南郑州进行实地考察。设备进了村,木炭厂投产利用每年修剪下的树枝,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每年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可惠及30多个贫困户。
  为改善村民身体健康状况,他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主动联系中铁三局中心医院的4名专家和10名医务人员,为全村35户78人进行免费全面健康体检。平日里,他的私家车就是猯窝村的“公交车”,接送村民外出看病、办事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一次深夜,一位村民肾病突发,他闻讯后立即驾车带着村民,辗转几次送到了省外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因及时送医,病情得到了控制。
  为了让村民感受现代生活魅力,刘小营根据村里老年人多的特点,开办讲学堂,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智能手机,因大多是老年人,学起来慢,他就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给他们听。他还购置扶贫政策、疾病预防、紧急救治、生活小窍门、党组织建设、健康养生等方面图书300余册。
  作为中国中铁“五彩梦想”计划的志愿者,刘小营主动对村里因儿子患大病致贫户王存兵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该户内三人申请办理低保救助;帮助其办理医疗报销和慢病补贴;为该户申请大病医疗救助补贴和相关市、县级医疗救助;为其在村内设置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帮助其联系保德好司机协会参加培训取得驾照,拓宽就业渠道。经过一年来的帮扶,该户于2020年6月脱贫摘帽。在他的带动下,中铁职工对保德县7名贫困学生进行了长期资助。2019年以来,刘小营还通过网络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产品累计超过3万元,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
  刘小营把基层党建作为第一要务,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支部工作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为了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在他的推动下,由中国中铁捐建、中铁三局承建的猯窝村综合服务中心于2020年5月正式落成。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浴室、活动室、餐厅、厨房、宿舍等一应俱全,家用电器、厨房设备等均配套完善,不但解决了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问题,而且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生活服务。同时具备探索发展农村就地养老模式条件,进一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刘小营已经把猯窝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贫困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心系贫困户,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际行动带领猯窝人一步步走上了脱贫之路。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猯窝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支部”,2020年还被评为保德县“红旗党支部”“脱贫红旗村”。他本人也获得了保德县“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农村第一书记”称号,成为一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群众爱戴的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光荣地走进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出席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大会”。
  脱贫不是终点,奋斗未有穷期。刘小营用担当和奉献,持续巩固和扩大扶贫工作成果,为助推帮扶地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安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