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0日
中铁大桥院参与
国内首次公铁斜拉桥拉索更换完成
文章字数:828
  安徽芜湖讯 4月14日上午,中国铁路上海局工务部组织、芜湖工务段和中铁大桥院所属中铁桥隧公司实施的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主要工作顺利完成,成为国内首次公铁斜拉桥拉索更换作业。
  芜湖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312米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是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斜拉桥,共有128根斜拉索,1997年3月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芜湖长江大桥以其大规模、新技术和一流的质量,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
  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已服役23年,超过了斜拉索最低设计使用年限。为综合评判既有斜拉索的健康状况,并为后期斜拉索更换总结经验,中国铁路上海局决定选取病害相对集中的长、中、短三根斜拉索开展试验性更换,并对更换的旧斜拉索进行室内解剖及力学性能试验等工作。
  本次斜拉索更换在铁路运营“天窗点”、公路半幅通行条件下进行。“天窗点”时间有限,为此实施团队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制定了细化到每道工序、精确到每分钟的施工方案。
  火车通行对于轨道平顺性要求非常高,拉索更换引起的轨道变形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中铁大桥院应用研发的新型远距离非接触式位移测量集成系统,实现轨道变形信息多点实时采集和分析,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降噪理论回归算法,降低公路桥面通行荷载对线形数据的影响;搭建芜湖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施工监测集成云平台,实时观测和监测索力、主梁线形(公路面和铁路面)、关键部位构件应力、轨道几何参数线形等数据,直观展示换索过程中桥梁结构数据变化情况,实现了“精准、动态、智能”监测。
  本次拉索更换作业存在塔内与锚箱内空间狭小、塔外及梁端高空临边作业、邻近索干扰等难题,索体又呈现着“整体柔、局部刚”特性,在施工时间、空间均受限的情况下,对按时完成旧索拆除、新索挂设提出了较大挑战。为确保换索工程安全、高效,项目团队细化分解作业内容,改进工艺、优化工装,提出“一种索间展索及挂设方法”,解决了索端锚固施拧困难、小角度工况下新索穿孔纠偏等难题,最终圆满完成换索任务。 (吴希龙 简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