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0日
中国中铁多家单位参建
兰张三四线铁路新乌鞘岭隧道贯通
文章字数:912
  甘肃武威讯 11月6日,中铁三局、中铁二院、中铁科研院等单位参建的兰张三四线铁路新乌鞘岭隧道贯通,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关键基础。
  新乌鞘岭隧道是我国第一座越岭选线中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是兰张三四线铁路控制性工程、重难点工程及最长隧道,是一级高风险隧道,全长17.125公里,设计为双线隧道、时速250公里,最大埋深约950米。隧道位于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会地带祁连山支脉,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东侧。乌鞘岭地质复杂,有着“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隧道施工存在穿越断层岩体破碎带、岩体容易变形收缩、长距离通风等难题,2019年6月份开工。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平均海拔3000米、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零下2.2摄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时间长达7个月,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953年,兰新铁路开工。限于当时施工技术能力,该线使用展线设计降低坡度提高列车爬坡能力,老一辈中国中铁人凭借极其简陋的施工机具,在严酷的环境中建设了由7座单线隧道构成的乌鞘岭隧道群,时速50公里。随着经济发展,乌鞘岭成为制约兰新铁路运能提升的“瓶颈”。2003年,中国中铁多家单位参建的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增建复线乌鞘岭特长隧道开工。2006年3月,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长隧”、全长20.05公里、时速120公里、第二次穿越乌鞘岭的铁路隧道正式通车。
  在第三次穿越乌鞘岭的铁路隧道施工中,参建各方大力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实现高风险点管控智能化、可视化,提升了项目质量安全等综合管理水平;坚持“自动化控制、机械化减人,保安全、提工效”理念,引进全套隧道施工机械化工装设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三次穿越乌鞘岭的铁路隧道,从简陋的施工机具到全套隧道施工机械化工装设备、多项智能技术应用,改变的不仅是作业环境,也见证了祖国从百业待兴到繁荣富强的一点一滴,见证了中国中铁人以“开路先锋”精神,不断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为祖国筑国脉的光辉历程。
  兰张三四线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线路建成后,将成为兰州至新疆方向继兰新高铁之后的第二条高铁通道,对进一步完善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促进甘肃省河西走廊快速客运通道形成、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杨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