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4日
“一带一路”上绘写最亮“中铁蓝”
——中铁六局海外分公司十年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1,908
  从艰难起步到站稳脚跟,从“走出去”“走得稳”再到“走得远”,十年来,中铁六局海外分公司广大员工筚路蓝缕、守正创新,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在海外铁路、城市轻轨、房建、风电、矿产资源等多个领域做出大胆尝试,走出一条艰难曲折但又卓尔不凡的发展之路,为企业的海外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一带一路”上,用涓滴汗水绘写出最亮丽的“中铁蓝”。
  “走出去”,中国工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抱团取暖,同心同向。中铁六局海外人圆满完成使用中国装备、中国标准、中国贷款,由中企(中铁六局)EPC总承包建设、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规划对接的示范工程——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建设任务。2021年11月6日,该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在越南同期建设的三条线路中最快实现正式开通。
  10年前,中铁六局海外分公司从最初的非洲博兹瓦纳公路项目转战越南市场。从设计、施工、验收到移交运营,河内轻轨项目大范围应用中国标准达200余项,实施中所涉标准文件需要提交业主审批备案。受中越文化差异和设备系统、施工标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影响,这给现场执行带来重重阻力,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带来巨大挑战。如项目波浪式“节能坡”设计最初遭到一些外媒质疑,导致越南政府迟迟没有批准设计,直到海外分公司主动邀请越方相关负责人到中国实地考察,打消越方顾虑,设计方案才成功获批。
  中铁六局海外人在主动作为的同时,联合多家中国设备厂商“抱团出海”。匠心打造的越南河内轻轨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开花结果的典范工程,实现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共同“走出去”,构建了良性互动的“走出去”生态圈,“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成为亮点。十年征程,中铁六局海外人愈加明白“道路”的意义。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越南出席APEC会议并访问,中越联合公报指出:中越两国共同推动河内轻轨项目如期完工,指导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亲切接见了时任中铁六局总经理马江黔等驻越中资机构代表。
  “走得稳”,中国制造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科技引领,技术创新。河内轻轨项目充分应用了中国建筑业10大项、20小项新技术,形成了多项创新技术。
  特别在高架独柱车站结构设计中,大胆应用“站桥合一”理念。坚持绿色建造:采用“进站上坡、出站下坡”的节能设计;车站装修与越南当地风土人情完美融合,一站一景、风格独特;全线区间均设置声屏障,并在轨道系统中采取减震措施,有效降低了行车噪声污染,环评达标。成功实现深基坑施工、大悬臂独柱墩盖梁施工、300米小半径曲线段单导梁架桥机架梁等,用中国智慧破解了施工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提升了项目科技含量,使“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走出去”的步履更加稳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扎实推进。
  十年征程,中铁六局海外人愈加认识“奋斗”的价值。今年2月14日,在河内轻轨落成典礼上,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越南政府代表交通运输部部长阮文体在讲话中分别指出,由中国中铁承建的河内首条城铁的落成对建设绿色文明都市、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便利河内市民出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越南河内轻轨落成是中越互利务实合作稳步前进的桥梁和纽带,双方要以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为主线,深化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携手推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走得远”,中国品牌享誉海外基业长青
  民心相通,共创未来。“河内轻轨就像鹊桥一样见证了我们的跨国爱情!”在海外分公司河内轻轨项目部为多名中越员工补办婚礼时,员工邓延的越南新娘、翻译员阿红说。幸福文化深深植根于海内外员工的心田…… 
  海外分公司牢固树立“建家就是建企业,建家就是建队伍”的理念,倾力打造海外建家品牌亮点。“海外劳动者说”“帮扶慰问”和“EAP员工健康关爱”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深受海外一线员工欢迎。
  同时,中铁六局海外人积极履行大国央企责任,在非洲、越南等多国遭受台风暴雨疫情灾害时,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救灾,帮助重建家园,投入物资、善款,捐赠学习用品、抗疫物资等。“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心联通”精彩纷呈。
  十年征程,中铁六局海外人愈加感知“担当”的力量。他们始终保持奋进争先的本色,以现场保市场,实现滚动发展,构建了东南亚、非洲、中东、南亚、欧亚区域等5大营销中心8个国别办事处,全面彰显了企业重视市场开拓,更重视技术合作、经验交流、人才培养的理念。
  砥砺前行筑梦路,奋楫扬帆谱新篇。中铁六局海外分公司负责人表示:阔步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身为“中国工匠”的一员,我们将以“开路先锋”的勇气和智慧,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花结果,让“中国制造”“中国名片”闪耀国际舞台。 宋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