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30日
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铁钢桁梁转体桥投入使用
文章字数:816

   河北廊坊讯 6月25日,中铁六局北京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速铁路钢桁梁转体桥——廊坊市交通中心工程上跨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转体桥正式投入使用。
  该桥主桥长506米、宽32.2米,总重达3万吨,上跨繁忙的京沪高铁和京沪铁路,同时跨越高铁廊坊站和廊坊北站站区之间共计11股铁路轨道,分两座转体结构建造,此前无施工案例可以借鉴或参照。
  为了减少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施工中先后进行了横移、落梁、转体、纵移、合龙5次体系转换,每一次移动都犹如表演空中杂技,都是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安全管控、协调配合能力的一次考验。两座转体桥于2021年10月27日在铁路上方实现精准对接,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体梁采用上加劲连续钢桁梁结构,形式复杂、杆件吨位重、连接孔群多,吊装定位难,对钢桁梁的拼装精度提出了高要求——两座钢桥拼装误差必须控制在20毫米以内。项目部从源头严控钢桁梁成品加工制造精度和出厂质量;对高强螺栓初拧和终拧,以及焊缝探伤、拼接板摩擦系数等关键部位进行多次检测;积极借助第三方力量,全方位监测梁体应力变化、支架体系沉降变化,控制成桥线形,打赢了“精度攻坚战”。
  由于两座转体桥要历经多次横移、纵移,为了确保最终对接精准无误,要求钢梁每次移动误差不超过10毫米。项目部把BIM技术融入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实现“一张图”管理。在桥梁拼装过程中,项目部通过“BIM+GIS”实景技术建立的三维坐标体系模型,可以自动识取杆件任意点坐标和高程数据辅助测量控制,保证了钢桁桥拼装精度及拼装效率。在转体过程中,创新性地将北斗高精度时空数据与转体桥BIM模型相结合,更加精准实时监测了桥梁转体过程中的速度、角度以及施工人员位置等数据信息。
  廊坊市区光明东道连通天津开发区,光明西道连通空港新区、京台高速,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的正式通车,打通了主城区交通大动脉,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以京沪高铁廊坊站为核心的商贸圈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郜丽丽 刘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