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8日
三代中铁人的“三色记忆”
□刘韵 中铁物贸成都分公司
文章字数:1,309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独家的“色彩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我们经历的或美好或伤感的事情,终会化作多姿的浪花,丰富我们的经历,装点我们的生命。

“铁一代”成昆线的“白色记忆”

  “爷爷,您当年在工作上最难忘的时间在哪里度过的?”我好奇地问。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四川凉山修成昆线的沙木拉达隧道。”爷爷点了一支烟,缓缓说道。
  “白色,看到的几乎都是白色的。白色的雪,白色的山峦,凝结着白色霜露的铁轨,还有烈士陵园那白色的墓碑。”爷爷沉默了一阵,补充说道。
  被地质学家冷酷地定义为“死亡禁区”的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就是这样的一个恶劣的环境,老一辈的中铁人,凭借坚忍的意志和勇于跨越的精神,使用风枪钻爆,木支撑,采用分部开挖、小型机械操作,用蘑菇型开挖法,与该地复杂的地理环境斗智斗勇,终于在1966年11月完成主体工程。
  爷爷是名副其实的“铁一代”,曾参与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衡广铁路复线大瑶山段、侯月铁路的修建,1994年在山西退休。多少年过去了,在他的目光中,仍然能看到那一代人的坚毅和希望。

“铁二代”渝湘线的“泛黄记忆”

  “照片都泛黄了。”父亲指着我正在翻阅的相册说道,“这不是当年在秀山时的照片吗?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父亲是第二代中铁人。2004年国庆,母亲带着我来到父亲的工地重庆秀山,经过8小时的旅途颠簸,加上2小时的进山
  文艺园地路,年纪尚小的我,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断断续续的热水供应,使得早出晚归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用冰凉的山泉水,冲洗身上的污泥。电压不稳,断电是常有的事情,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驱车进城,购买柴油,助力发电,维持正常的办公、生活用电需求。
  时为秋季,项目部面前就是施工现场,泛黄的土地“耀武扬威”地裸露着,背面是光秃秃的山脊,一阵阵山谷风,吹起漫天黄沙。项目部的板房是那样的“脆弱”,每一个人的脚步是那样的“沉重”,即便如此,泥土灰仍然掩盖不了他们脸上的笑容,艰难的环境仍然阻挡不了他们奋进的步伐。父亲他们延续了上一代中铁人的果敢坚毅,为下一代子女传承了“开路先锋”精神。

“铁三代”成渝线的“红色记忆”

  2019年,我大学毕业,加入中铁物贸成都分公司,常在重庆与成都之间往返。在分公司入职培训深入施工一线参观时,望着近乎是新机械作业的工地和焕然一新的项目部驻地,心想,这与爷爷、父亲施工现场截然不同了,但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爷爷和父亲他们两代人在这里打拼过的精神不可忘却。我无需像爷爷一样,身处恶劣环境,徒步百里到现场施工作业;我也无需像父亲那样,一年一次返乡与家人团聚。面对优越的办公条件,勿忘这是上两代人奋斗的结果;面对可口的食堂饭菜和标准化的员工宿舍,铭记上两代人风餐露宿的场景;面对日益发达的通讯和交通,珍惜上两代人在当时不曾体验的大环境。
  爷爷白色的记忆中夹杂着坚毅和希望,父亲泛黄的记忆里包含着乐观和果敢。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始终坚信,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享乐的,青春是用来奋斗,是用来升华超越自我的。追寻上两代中铁人的脚步,把满腔热血挥洒在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让青春之火熊熊燃烧,让绚丽之花尽情绽放,书写属于我自己的红色奋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