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是冰雪之域,更是英雄之地。汉朝名将霍去病在这里横扫河西走廊,令匈奴人不敢南望;2000多年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这里血战马家军,用鲜血染红了大地。
“到祁连山听历史回音,去血染之地干出彩项目……”2018年7月,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公司承接了G213肃祁公路(甘肃肃南至青海祁连)5标段超前地质预报、施工监测、隧道衬砌检测任务。在出发前的动员大会上,一群80后、90后的小伙子们激情满怀,立志追寻英雄的足迹,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今年6月30日,项目即将完工。开工以来1000多个日夜里,他们用奋斗书写了无愧于青春的英雄故事。
欣然受命,奔向祁连山脉
肃祁公路全长62.77公里,横跨祁连山脉,平均海拔约4000米,建成后将打通甘肃省至青海省的交通“壁垒”,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咽喉”要道。廊坊物探公司承担监测检测任务的肃祁5标段,是全线海拔最高的标段,全长约15公里,其中甘肃段5.1公里、青海段9.9公里。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东山隧道全长3639米,可谓“咽喉”要道上的“咽喉”。
项目中标后,全公司上下群情激昂,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建设中展现作为,对彰显公司技术实力、锻炼人才队伍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是,一想到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缺氧的祁连山上坚守三年,很多领导心里也打起鼓来,总经理郭有劲更是揪心,开口就是一连串问题,“技术骨干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90后,他们吃得了这份苦吗,能不能坚持下来,出现问题怎么办?”
“保障对象施工单位的人能上去,我们就没问题。他们能坚持,我们也不是白给的。我们坚决保障打通‘一带一路’的咽喉要道,请公司放心!”要到祁连山上干项目,不但没有吓倒这群年轻人,反而令他们更加兴奋。看到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们,领导们悬着的心稍稍平复了些,让他们踏上了六月也会飞雪的祁连山。
迎接挑战,艰苦不怕吃苦
“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5度,有人说‘祁连山上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大约是冬季’,这是祁连山脉深处的真实写照。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祁连山不知风雪有多寒!”项目负责人张波提起初上祁连山时的情景,仍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
有一次,他们在隧道进口干完活,出洞之后发现白茫茫一片,路面的积雪足足有三四十厘米厚。回营地途中要翻过一个山顶,然而快到山顶时车就开不动了,轰油门也没有反应。所有人只好下车,让车退后几米,然后大家推着车往前冲。冲上一两米车子又停了,就这样反复地后退、前冲,不知冲了多少次才翻过山顶。十五六公里的路,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
如果说寒风冰雪还可以在室内躲避,那么高原缺氧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项目部营地海拔3800米,工作地大约在海拔4200米。初到项目部的小伙子们,被高原缺氧“打了一记闷棍”。“我们有几个小伙子到了项目部就出现了严重高原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不止,甚至半夜会因缺氧而被憋醒,那段时间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的工作还一点都不能耽误,那个累啊就别提了。”项目前期负责人李保祥说。
张波笑着说,令人最欣慰的是,环境这么艰苦,气候这么恶劣,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扯后腿”“磨洋工”。当时入职不久的黎圣川,刚到项目那会儿,高原反应特别严重,项目负责人多次劝他回公司上班,但他硬是要求留了下来。他说:“别人受得了,我也受得了,吃点苦不算什么,有了祁连山这个项目的经历,以后还有什么干不了的活儿?!”
坚决保障,服务隧道施工
高原上的肃祁公路东山隧道技术服务保障任务,将公司承担的隧道项目任务难度提升到了新高度。
作业有多难?张波说,在海拔4000米以上位置,羽绒服都透风,根本没有用,室外测量几分钟就要换一次人。有一次,在海拔最高处进行隧道掘进超前地质预报作业,由于仪器接收孔布设位置较高,技术员郭山宝爬到梯子顶端安装传感器,没两分钟,人就坚持不住了,头痛欲裂、身体发抖。张波看到这个情况,立马换人,自己爬上梯子。寒风吹得身子瑟瑟发抖,他咬牙坚持到全部安装完毕,下梯后想喝口水,可心慌手抖,近在咫尺的水杯几次都没有拿到手。
东山隧道最大埋深410米,为全软弱围岩隧道,其中Ⅴ级围岩2609米、Ⅳ级围岩1030米,穿越3处断层破碎带,主要为强、中风化片岩及断层角砾,岩体破碎,稳定性差。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监测组人员每天至少采集3次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情况第一时间反馈施工单位,为他们采取加固措施和优化方案提供数据。2020年3月,在东山隧道进口端,从表面看,此处围岩相对较好,施工单位进度也较快。监测人员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检测时发现,前方大约有10米长围岩松散破碎带,裂隙发育明显,存在坍塌风险。他们立即叫停施工。果不其然,掘进到这里时,掌子面突然滑塌,与预报结果一致。由于事前施工单位采取了针对性预加固措施,这次滑塌没有造成多少损失。
三年来,项目组先后向施工单位发出重大安全风险预报22次,为东山隧道安全贯通做出重要贡献。王建国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