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5日
无轨测量,“小发明”巧解“大难题”
文章字数:650
  在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工地上,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顺广项目部技术员正在使用自行研发的一种多制式测量用快速模拟轨设备,测量机电安装相关数据。此举打破了轨道施工机电安装工序受制于铺轨进程的传统,为站后工程施工赢得宝贵时间。近日,这个设备专利申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
  今年开年以来,7号线西延顺德段机电工程施工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等着铺轨完成再进行数据测量及安装工作,就无法按节点工期完成任务了。怎么办?项目部决定成立攻关小组,研究无轨化施工方法,也就是在铺轨之前提前进行机电安装。
  这种施工方法最大的难题就是要解决轨道参照物,专业术语叫轨面标高,它决定了无轨化作业的成败。轨面标高测量不准,将会导致各专业的打孔施工全部作废。
  攻关组成员们提出,如果有一种模拟工具可以预演铺轨后的状态,轨道参照物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按照这个思路,他们发现铺轨前设置的轨道基桩可以满足定位测量的精度要求。他们以轨道基桩为基准,结合查阅资料,计算出轨道平面的基准面至施工底面的高度,确定了模拟轨设备制作方案。
  几乎是一气呵成,攻关组买来工具和零配件动手制作。模拟轨设备上,用于模拟轨道平面的基准面及其调节装置,一应俱全,在施工现场试用后,获得成功。
  这种模拟设备不仅能在地铁施工中使用,也能在铁路施工中使用。其整体重量轻便,稳定性良好,可以在未铺轨区间内推着前进,两人配合就能完成测量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站后施工“跨越式”推进,解决了无轨施工测量的大难题,成了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的推进器。  舒秀萍 陈慧敏 朱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