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洋,42岁,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铁六局京张项目部总工程师、副经理。
在孙福洋的身上,有这样几张图,上面是京沪高铁天津西站、津秦高铁天津站、津保高铁、京张高铁缩略图;身上是沙蔚铁路、墨左铁路、贵溪电厂专用线、铜九铁路路线图;脚上,那一定是中国公路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专家、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至于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度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感动中铁六局十大人物,他恐怕要放到身后的影子里。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别人看不到他念念不忘的,是技术,是大国工程傲立于世的科技。顶在头上的是他参建的工程,画在身上的都是他走过的道路,至于荣誉,被他隐于身后轻若鸿毛。
作为中南大学优秀毕业生入职中铁六局,20多年来,孙福洋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心中始终有一片属于中铁人的灿烂星空。不管走到哪儿,在什么位置上,他都始终如一,揣着图纸上路,带着热情上岗,憋着股子拼劲儿干工程。
2016年,孙福洋被委以重任,任中铁六局京张高铁项目总工程师。在京张高铁施工的4年中,他始终以不折不挠的钉子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合理高效推进工程,他对施工组织进行反复推演,提出了“147”“258”施组方案,即狠抓“一隧四站七桥”重点工程,围绕“20公里既有线、5大区间、8大关键性工程”为组织单位分别展开总体工程,科学合理计划工期,打通了京张高铁的“任督二脉”。一是2016年开工之初,为全京张的整体推进进行黄土店和昌平北站的改造,实现了北京北枢纽的客运分流,为整体京张工程的推进创造条件;二是在2019年开通之前,打通昌平区及海淀区12条规划道路,为北京北部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创新:硬核技术
孙福洋对科技有一种近乎着迷的执著。在京沪高铁五大客站之天津西站的建设中,他是车场施工的总工程师,带领技术团队制定了四步过渡的开通方案,圆满实现了百年津浦铁路天津西站的华丽转身。
作为总工程师,孙福洋主持了京沪高铁天津西站工程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参与研究了超长高架桥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完成了现代化交通枢纽客站规划建造大型车站过渡技术的研发,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京张高铁建设中,他总结创新了路基、桥梁、隧道、既有线等五大类、八十余项新工艺和新工法,开发了既有红外声光报警系统、既有线施工自动检测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填补了国内在既有线施工管控方面的空白。
挑战:速度铁刷子
两站过渡工程是在4月初接到的任务,受路内外房屋拆迁影响迟迟无法全面展开施工。孙福洋联系业主单位启动方案调整,把过渡开通推到了10月7日,而最终开通日期不变。
此时站场剩余一半以上工程量,只有20余天施工时间。重任摆在面前,孙福洋危急关头,勇于亮剑。他调集管理人员和设备增援,调集施工队伍会战,小小昌平北站组织了千人会战。从2016年10月7日至10月25日结束,一天一个样、一周大变样,工程刷新速度堪称用上了百折不摧的“铁刷子”。对工期担心的业主单位被他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所感染、感动,称赞中铁六局不愧为铁军,创造了中国速度。
担当:奋斗与使命无缝对接
疾风知劲草。进入工程的最后冲刺阶段,工期异常紧张,特别是在2016年10月底确保两站过渡开通的施工过程中,自4月以来到工程结束,孙福洋放弃休息,常驻现场直至工程结束。经常为一个方案的细节落地生根,凌晨两三点仍通过网络、手机微信等渠道与项目技术人员研讨方案。为解决拆迁等工程的滞后问题,孙福洋带领团队彻夜不眠、加班加点直到凌晨。
在京张高铁黄土店站、昌平北站两站过渡工程关键攻坚月,即使家距离工地仅45分钟车程,即使去甲方开会经过,他都没有回家。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堪称新时代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协调:巧手梳辫子
车站开通涉及面广,内部涵盖路基、桥涵、轨道、房建、通信、信号、电力等多专业交叉,外部需要与建设、设计、监理以及路局建设、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十几家单位共同联动协作。
孙福洋的工作方法是内部加强团队协作,凡需要团队协同完成的任务,必须一起制定方案;凡是点前预备会需要汇报的内容,必须汇到主体实施单位之中;凡涉及与外部协调的问题,必须主动出击提前联系。在这种工作原则指导下,在工程推进中内部施工组织目标一致,外部协调顺畅给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实现京张工程工期奠定了基础。
孙福洋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多少文字勾画出的只是他的一部分。不管他身处何地,不管他在怎样的位置上,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样一个原则——科技尖刀要打造到最锋利,手边工作要做到极致,工程要做到完美,关系要梳理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