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0日
打造中国高铁新标杆
——中铁设计京张高铁勘察设计纪实
文章字数:2,386
  6月12日,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北)京张(家口)高铁实现全线铺轨贯通,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写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青龙桥畔,长城巍峨,铁路蜿蜒。百年前由詹天佑先生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在这里与京张高铁交汇,形成一个“大”字形的“图腾”。
  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融,光荣与辉煌从这里延续。承担京张高铁勘察设计重任的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以“精品工程 智能京张”为己任,30多个专业、300多名优秀设计师,7年时光,量天测地、踏遍青山,铸就了京张高铁这座不朽丰碑。

创新引领一流设计

  京张高铁是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线路自北京北站至张家口南站,正线全长约174公里,同步建设9公里延庆支线。设计行车速度涵盖了从120公里至350公里的全系列标准,是中国高铁建设成果的集大成者。
  “付出前所未有努力,创造世界一流设计。”这是设计师们的共同心声。京张高铁设计团队把“古老传统的历史长城,包容创新的人文京张”核心设计理念,精心体现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中。
  设计团队集中编制完成了“通桥2321”系列梁图,并应用于时速350公里的有砟轨道线路段。自主研发“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创新型工法,墩顶转体连续梁最大跨度128米,最大转体重量达8700吨,国内罕见。
  号称“中枢神经”的控制高铁列车安全行车的信号系统,采用了世界先进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成功实现地面与动车组控车信息双向实时传输,方便旅客实时同步了解奥运信息。
   全长12.01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连续穿越居庸关、水关、八达岭长城及百年京张铁路。设计师们将长城文化与现代高铁有机结合,采用绿色环保景观设计,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高铁隧道与环境和谐共生。
  八达岭长城站设在新八达岭隧道内,车站最大埋深102米,旅客进出站提升高度62米,主洞数量多、洞型复杂、交叉节点密集。设计采用控制爆破等先进技术,体现了对旅客、环境和文物的最大尊重和保护。
  官厅水库特大桥是京张高速铁路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桥梁全长9.08公里,充分体现了“轻质、大跨、环保”的现代铁路桥梁建设理念。大桥有八个造型优美的曲弦桁梁,犹如八道长虹,跨越宽阔平静的官厅水库,与水面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环保绘就绿色蓝图

  京张高铁下穿居庸关长城,穿越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如何让沿线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得到最大化保护,让线路上的一座座大桥、一条条隧道和一栋栋站房与美丽的风光相得益彰?设计团队用科学智慧的设计交出了满意答卷。
  京张高铁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对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相关场地进行绿化和景观设计;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声屏障和隔声窗等进行降噪减振设计;在桥涵设置声屏障,减少铁路运营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不压缩天然河道,桥墩尽量采用流线型,桥下地段均种植绿化草木,美化环境。  
  张家口南站为客运站, 站房设计时在建筑上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形式, 将詹天佑发明的人字形铁路作为主要造型元素, 整体风格舒展大气, 既秉承中国铁路历史人文精神, 又有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太子城站是服务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车站, 建筑掩映于山水之中, 形成 “云中之雪、 雪中之云” 景观。站前广场考虑各种车辆等接驳条件, 环形长廊连接站房与换乘设施, 同时将站前景观与湿地公园环抱其中, 象征着 “奥运之环” 。站房的弧线与湖中倒影交相辉映,“奥运之眼” 跃然眼前, 预示崇礼将走向世界。
  官厅水库特大桥设计采用搭设钢栈桥和施工平台方法, 桩基和承台施工时采用钢围堰防护,拱型钢桁梁在岸上拼装后, 再从两岸向湖心顶推就位; 桥面设计了雨水集中收集装置; 新的涂装体系使用寿命从20年提高到了50至60年。这些设计大幅减少了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水库水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设计下穿老京张铁路、 下穿长城时, 设计团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之重和压力之大。哪怕出现一小点设计瑕疵, 近千年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几代铁路人倍加珍视的铁路文化胜地, 将面临难以挽回的损失。设计采用扣轨加固既有铁路, 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地层, 超前大管棚支护, 非爆破、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加密至0.6米, 分级预警爆破振速控制等方法, 还引入了高效、 环保的现代化大型机械施工, 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  

奋斗成就美好梦想

  无论是勘察中的一脚一步,还是设计中的一笔一画、 都凝聚着中铁设计人对国家的热爱、 对社会的担当、 对人民的负责, 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高铁的美好梦想。这些人中, 既有 “全国火车头奖”“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获得者, 也有“中国中铁先进女职工” 获奖人;既有脚踏实地、 勤勉敬业的劳动模范, 也有潜心钻研、 业绩突出的技术专家; 既有历经艰辛、 甘于奉献的热血男,儿, 也有不让须眉、 英姿飒爽的 “巾帼英雄” 。
  外业勘测工作是确定技术方案的基础, 设计师们白天要乘车往返多个工地开展现场调研, 晚上还需审定方案, 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钟。很多时候不同领域的专家会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见。设计团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一张张草图、 一个个参数、 一行行演算, 伴随他们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桥梁专业负责人李辉从项目立项开始, 就全程参与京张高铁设计工作。无论是在灯火通明的设计室, 还是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 都可以见到她干练的身影。但每每看到年幼的孩子等她回家时期待的眼神和伤心的泪花, 她也只能把深深的愧疚埋藏在心底。一想到京张高铁建设的大局, 这位刚强的女设计师无怨无悔, 她说:“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 为京张高铁建设全力付出, 一生荣光。 ”
  当年新入职的年轻人, 在7年的勘察设计工作中, 已熟悉了京张沿线的山山水水, 赵鹏就是其中一员。他白天勘测, 晚上熬夜整理资料。每次现场勘测路过青龙桥火车站时, 他都会到詹天佑雕像前深情地看一看。如今的他, 已经成长为崇礼铁路站场专业设计负责人。
  正是靠着这些 “企业脊梁” 胼手胝足的努力, 中铁设计在京张高铁设计中先后创下多个全国及世界第一, 发挥了设计品牌效应,使 “精品工程智能京张” 引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潮流, 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