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9日
岁月如歌情依旧
文章字数:1,059
    我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铁路家庭,从儿时咿呀学语到背着书包上学,学校旁的太原火车站、到火车站旁的家属院,呼啸而过的列车轰鸣声着伴随我长大。耳濡目染了父辈们的奉献,让一个梦埋在了我的心中,如今已结为情怀的果实,激励着我继续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继续前行。
    姥爷是新中国第一批铁路人,平日不苟言笑的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老式铁路服,给我讲北同蒲、南同蒲铁路、兢兢业业艰苦奋战的铁路建设者。那些远去的激情岁月,通过姥爷的讲述,在我年少的心中埋藏下了做一名建设者的梦想种子。
    自1954年进入原北京铁路局太原工程处以来,姥爷作为一名普通的电路工人,随着筑路大军南征北战,见证了三晋、燕赵大地铁路六十年的喜怒哀乐。第一代铁路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用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来形容他们的作息习惯是比较贴切的。无论是冰天雪地、飞沙走石,还是暴雨滂沱、泥泞不堪,都有他们坚守岗位的身影。
    退休多年的姥爷无时无刻牵挂着铁路建设的一切,2009年,石太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运营、高速列车“动车组”的惊艳亮相,让他激动不已。2016年,姥爷得知我们公司承建的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铁路应用盾构法施工,国内最大的土压平衡盾构机“麒麟号”顺利始发,更是感慨国家富强,科技进步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捷条件。
    带着姥爷的期望和嘱托,1983年,母亲从学校毕业接班到了北京铁路局太原工程处一段四队,成了一名铁路建设者。
    对于铁路建设,母亲可能没有长满老茧的双手、没有黄马甲、胶皮鞋更没有手拿对讲机的常规装束,但奋战在劳动工资现在叫人力资源事业上的35年,芳华虽逝,初心未改,大家都叫她“老铁路”。
    儿时的寒暑假,印象中一直是在母亲所在项目上度过的。站在工地旁看火车来来往往,是当时最感兴趣的事了。每有列车驶来,就会有值班员手持信号旗,笔直地站在岗位上。不久列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来,汽笛响起,震耳欲聋。一节节车厢汹涌而过,大地颤抖、枕木起伏。这样的画面,对于那个年代的铁路子弟或许是共同的儿时回忆。那些曾经感动的、震撼的、欢畅的画面依旧收藏在记忆的长河,纵然时光不复,也不会消散。
    与他们相比,2011年我参加工作时,被家人和前辈们调侃为“最幸福”的一代铁路建设者。这时全国铁路基本实现电气化和自动化,正在向高铁时代大步挺进。这一切,都得益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每每在出差在路上,动车的轰鸣在耳畔回响,疾驰而过的列车便唤醒了那颗深埋的赤子之心和儿时梦想的种子,向铁路建设者前辈致敬,向他们学习,像铁道兵一样献身铁路事业,像他们那般纯粹地热爱着微不足道的岗位,在“开路先锋”的号召下虔诚如初,继续前行。 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