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珠海讯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进及有关参建单位代表应邀出席了开通仪式。
中铁大桥院、大桥局以及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宝桥等单位参建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设满足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的最高建设标准,加上桥址处恶劣的地质、海况、天气等自然因素,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曾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通车喜讯传来,中国中铁作为主要参建单位,员工群情激昂,微信转发及评论如潮。作为港珠澳大桥工程全线年纪最大的工程师,已经为我国桥梁事业奋斗了近50年的中铁大桥局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谭国顺当天再次来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不禁感慨万千地说:“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意味着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作为一名建设者,我很骄傲!”
参加设计、监理,负责大桥测控
中铁大桥院勘察设计了九洲航道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连接桥及口岸互通立交。其中,九州航道桥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主塔为“风帆”造型,高120米。中铁大桥院港珠澳大桥项目负责人张强讲述,当时反复进行技术论证,想找到最佳方案,整个大桥设计中有两个团队,他们互相将对方设计拿来,相互吸收优点,找自己的不足,指对方的不足,真正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结”“海豚”“风帆”等桥上的造型都是集体“碰撞”的结果。
设计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东晖表示,明确桥梁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这在我国是首次。据了解,为使大桥“延寿”,承受较大海浪的承台墩身首次采用了不锈钢钢筋,承台墩身表面喷涂了防腐材料,钢主塔内部安装了除湿机。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在岛隧工程中,中铁大桥院承担了监理任务。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对接安装而成,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海域横穿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大安装深度超过45米。
中铁大桥院还负责了被称为大桥的“眼睛”的测控中心工作。他们完成了国内首个基于VRS(虚拟参考站)技术的工程CORS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立与维护,负责了大桥首级控制网定期复测及测量基准维护,建立了跨海特大型工程施工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解决了施工期间诸多测量技术难题,加强了对工程重要部位及施工节点的测量专项技术方案与过程管控,为确保项目建设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测量保障。
建设大桥海上桥梁段1/3工程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CB05标包括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及珠澳口岸连接桥、暗桥、互通立交等工程,全长6.65公里,于2015年率先完工。“中铁大桥局承担的部分,占港珠澳大桥海上桥梁段全长的三分之一,九州航道桥‘风帆’型主塔所采用的上塔柱整体竖转提升施工方案以及墩身承台一体化预制方案、架梁技术等都属国内首次。”说起CB05标,谭国顺满脸笑意,“我们是最早开始施工的,也是最先完成施工的,打下第一根钻孔桩、架设第一片梁……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我们实现的。”
大桥桥址处地质复杂、海况恶劣、气候多变,有效工期短。总结率先竣工的秘诀,谭国顺表示,他们将传统的先后作业变为同步作业,将海上施工变为陆地施工,甚至将室外施工变为室内施工,并使用了先进的桥梁施工海上专业船舶装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保证了工程质量。据了解,大桥局在该桥施工中,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承台和第一节墩身一体化工厂预制;同时,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天一号”3000吨运架一体船、“小天鹅”号2500吨运架一体船、“大桥海天”系列混凝土工作船等“海上建桥利器”。
生产制造桥梁工程近半钢梁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钢箱梁用钢超过40万吨,约为60座埃菲尔铁塔重量,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如此大规模地使用钢箱梁的工程。
中铁山桥承建港珠澳大桥最大标段钢箱梁制造CB01标,施工内容包括青州航道桥、深水区非通航孔桥、跨越崖13-1气田管线桥,钢结构总重约18万吨。其中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最大跨度458米,主塔高度163米,是港珠澳大桥中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两座索塔为H型框架塔,索塔上横梁采用“中国结”造型。在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中,中铁山桥率先开展了板单元自动化制造与焊接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手段的板单元制造专业技术,解决了U形肋角焊缝焊接质量和稳定性差的难题,提高了钢箱梁板单元的制造质量,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中铁宝桥承担了九洲航道桥重达4.3万多吨的钢梁和钢塔生产制造任务。为全面达到120年使用年限的要求,中铁宝桥贯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先后投入巨资对江苏扬州、广东中山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换代,对整个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配装了焊接机器人。九洲航道桥临近机场,为满足航空限高122米的要求,120米的主塔巧妙地采用整体竖转方式,填补了我国桥梁钢塔上塔柱竖转施工空白。
数量众多,超重、超长、超大的港珠澳大桥钢梁脱胎、转运、吊运、装船是全桥施工的难题之一。中铁科工研制的4000吨级钢箱梁电液均衡模块运输车、2000吨双轨门式起重机等装备解决了钢梁运送难题。其中,4000吨级钢箱梁电液均衡模块运输车的成功研制成为现代大件运输领域的一个典型范例,标志着中国中铁在超大件、超重件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的研发取得新突破。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从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正式通车前后历时14年。大桥通车后,将极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 (王虎 赵李源 钱帮蕾 高贵林 蒋晓强 洪杰雄)
图为港珠澳大桥远眺港珠澳大桥远眺。 宝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