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局佛莞城际铁路项目 母永奇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始施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工不到一年就被迫停止。1964年8月,毛主席再次发出了“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他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没有路,我骑着毛驴下西昌。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
1965年秋天,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的外公韩礼芳听从组织号召,参与了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的修建,当时年仅19岁。那时全靠人力,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很多物品只能一步一步往上搬。那个时期谈不上高科技,连风钻都很少,很多隧道开挖钻孔都是拿大锤和钢钎一点一点凿孔再爆破。
196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带走了几十名鲜活的生命,其中就有我的外公韩礼芳。外公牺牲后,所在单位将一张证件照片连同一份家书邮寄给了外婆,这也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纪念外公的唯一物品。由于条件所限,一直没能找到外公的陵墓和遗骸,这成了我们家半个世纪的遗憾。我还清楚地记得入职前外婆给我说的那番话:“永奇,你要记着你是替礼芳完成他的心愿去的。”工作八年,我一直谨记外婆的叮嘱,作为一名隧道工人,作为一名成昆精神的传承者,我立志要做一名像外公那样甘于奉献的隧道人。八年间,在企业的这方沃土上,我不断学习、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盾构主司机。在组织的推荐下,我个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原青年工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3月份,又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青年代表,我有幸参加了隧道局集团组织的“重返沙木拉达”活动。和所有扫墓者一样,我轻轻地抚摸每一块墓碑,虔诚地鞠躬行礼,献上新一辈隧道建设者对前辈的敬意。当我走到第二排墓碑前,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韩礼芳!这是我的外公吗?会不会重名了?要不要打电话给妈妈和外婆确认一下?如果认错人了怎么办?对于80多岁高龄的外婆是否又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一连串的问号一时间让我无比纠结,最终,我站在原地定了定神,对着墓碑三鞠躬,拿出手机将墓碑上的照片和相关信息拍了下来,发给了我的母亲。等待母亲确认电话的我,像是等了一个世纪,电话响了,经过外婆的确认,正是我的外公!电话那头紧接着传来的是一家人的泣不成声……五十多年的苦苦寻找,今朝终得相见,虽是一座青冢,但一家人也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外婆来说,此生圆满。
作为一名成昆精神的传承者,我将时刻不忘忠诚与担当,谨记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祖国的广阔蓝图中,谱写人生和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