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6日
背着母亲修高铁
文章字数:1,458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不亲不孝,而是子欲孝而亲不在。这里有一个故事,他边上班边照顾母亲,在中铁五局京张高铁项目工地传为佳话。
  在中铁五局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工地,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身穿制服的员工,背着75岁的老母亲,老母亲抬头望望蓝天白云,两鬓的白发被风吹起,微眯着双眼显出惬意的神情。这位员工虽然步伐缓慢,但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
  这位员工名叫刘建林,今年50岁,是中铁五局京张项目架子二队的施工员,也是项目部的优秀共产党员。
  刘建林的母亲王万全患有劳损性关节炎,既不能多下地行走,也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不动。三年前,刘建林母亲有些自暴自弃,不按照医嘱处置,尤其是孤身一人在家没有人照顾,还拒绝亲朋好友探视。刘建林看着母亲一日日消瘦下去,精神越来越差,心如刀割。2014年5月,刘建林毅然将72岁的老母亲从四川营山背到了云南富源的沪昆高铁壁板坡隧道工地。从此,他成了背着母亲建高铁的员工。
  2016年,刘建林转战京张高铁,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班。他说:“跟母亲在一起,我在这个世上才有家;以后无论工作到哪儿,我都会背上母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老人很自豪地告诉笔者,她有着40年的党龄,就是现在也照常交党费。在70年代初,她是县里的人大代表,当过村里的妇联主任,多次被评为县里的先进,家里的奖状是一大堆,那时在儿子刘建林的眼里,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优秀的。母亲的勤劳上进品质也深深激励刘建林走完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再回首,伤心往事涌心头。1976年7月1日,在老人刚刚和村里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后,她的丈夫在给员工买菜的途中,乘坐的车子翻下悬崖。突如其来的事故让老人悲痛欲绝,她说,现在眼泪早已经流干了。在失去丈夫的日子里,老人显得愈加坚强。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还经常安慰儿子:“儿啊!别怕,你爸走了还有娘在,有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为了给儿子买点好吃的,买件好衣裳,她卖过汽水、弹过棉花、摆过地摊、当过装卸工,也收过废品,只想努力让儿子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
  1995年接到中铁五局四公司的通知,刘建林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光荣地加入了筑路大军,加上又添孙子的喜事让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因儿媳在外打工,为了支持儿子儿媳安心工作,老人挑起照顾孙子读书的重担,一晃就是12年。在孙子的心中,奶奶是这个世界最亲的人,伴他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孙子刘桥已毕业于成都一家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红红火火。
  来工地陪儿子是最美的心愿,老人说,在远离儿子的20年里,每次一听说儿子进隧道值班,她都提心吊胆,因为隧道的安全让老人放心不下,生怕再出现他爹的事情。
  现在,老人亲眼看到现场安全管理采用“互联网+”,还听说利用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获取现场实际情况,继而进行科学合理指导施工,极大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时,老人的心便很踏实。当得知儿子参加建设的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两次平安穿越水关长城,还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平安走过450天时,老人连连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为儿子工作的单位感到骄傲和自豪!”
  去年,老人来工地后,队领导班子研究给她一间最大的卧室;厨师得知老人胃不好,经常给她熬八宝粥、炖骨头汤、擀面条,让老人乐开了怀。得知老人想见儿媳,队领导还给儿媳唐小琼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隧道门禁值班,这样可以利用休班时间多陪陪母亲。老人说:“这里的年轻干部像儿子一样侍候我,有空就轮流陪我聊聊天、拉拉家常、打打扑克牌。”她高兴地说,在这里,她的家庭成员最多,她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这样的幸福生活,让她还想再活60年! 谢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