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5日
“焊”出幸福生活
文章字数:726
  “干这电焊工作20多年了,跑的工地也有10几个了,但在银西铁路工地,我感觉幸福指数最高。”“这里工作环境坚苦,气候干燥,作为南方人真心不适应,但是来了就不想走。”近日,笔者来到中铁五局贵州公司银西铁路6号钢结构加工厂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工作的电焊师傅,没想到得到的是这相似的答案。
  为什么在环境如此艰苦的大西北,工作强度也很大,但每个工人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一副幸福高兴的样子呢?
  幸福是防护做得好。在6号钢筋加工厂,为了防止衣服被焊花烫坏,项目部为工人们购买的都是皮质防护衣;为了减少弧光对脸部的伤害,也便于操作,专门购买了头戴式防护罩;其他的工作服、眼镜、口罩、鞋子、手套更是不用说,随时都是给他们准备齐全的。
  幸福是生活条件好。连续走进了几间民工的宿舍,地面整洁卫生,里面整齐的摆放让人有些吃惊。每一间宿舍统一粘贴的宿舍管理制度、卫生值日表,配备的饮水机,同款不同色的桶和盆,安装的暖气片。统一的布局使整个宿舍干净、整齐、宽敞、舒适。“我们这里摆放整齐已经是常态,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技术主管邱兴海介绍道。
  幸福是学习氛围好。项目管段内均为桥梁工程,半年内要完成4000多根孔桩钢护筒、钢筋笼的加工,任务重,工期紧。为此,项目技术负责人蒋启顺带领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技能操作手现场多次攻关,同时积极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和“金点子”活动,最终自制研发钢护筒、钢筋笼加焊工装5套,使进度加快,效率显著提升。“举个简单例子,原来一个需4个人加工,天才能完成的钢护筒,现在只需2个人不到钢护筒,现在只需2个人不到一天时间就能完成,我们活儿轻松了,收入也更有保障了,参与的各种小发明得到应用也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一位焊工高兴地说道。 游筱 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