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民
春节将至,各级工会组织都在为困难员工群众“送温暖”。然而,一些单位的“送温暖”的活动流于形式,每次都是“例行公事”式的简单握手、客套话,然后“一送了之”,背离了送温暖活动的初衷。笔者认为:只有把温暖送到“实处”,送得“精准”,送出“成效”,才能体现“送温暖”的重要意义。
“送温暖”要送到“实处”。各级领导应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讲求实际地选择“送”的方式,并静下心来,多陪接受“温暖”的群众话话家常、谈谈时事,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怀,让干部群众的联系在“送”中进一步密切。如果送温暖活动流于形式,成为领导干部出头露面的“秀场”,不仅会伤害群众感情,挫伤群众积极性,还会有损党组织的形象,降低单位的公信力。
“送温暖”要送得“精准”。生活困难的群众情况各不相同,有患病者,渴望送医送药;有脱贫愿望的群众,则盼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对他们而言,“标配”的米、面、油和一些慰问金,虽能暂时改善生活,却不是最急需、最期待的。“送温暖”之前应该先寻找他们确实存在的问题、最缺的是什么,按困难户的不同需求“送温暖”,把简单的送钱送物变成有针对性的送政策、送知识、送技术、送岗位、送服务,只有用心、真心了解并解决了困难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才能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困难群众也就会感觉到“温暖”更贴心了。
“送温暖”要送出“成效”。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帮困活动中,不仅要解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更要结合困难群众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诸如产业、行业、项目、科技等方面的帮扶活动,或直接提供生活、就医、入学、就业等帮困服务,真正做到“一户一策”,切实付诸实施,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困难群体“挖穷根”,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