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8日
挣钱回家过大年
文章字数:775
  临近春节,中铁一局二公司北京地铁12号线02标项目部工地仍然机械轰鸣,一派忙碌景象。在钢筋加工厂里,来自山东枣庄的28岁焊工郝华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同在工地的还有他的父亲郝井明、母亲周文兰和姐夫王培良。
  郝华说,他大专毕业后,与未婚妻刘凤到工地打工,和父母同在一个工地。刘凤干了一年多后,结婚生子,回家带孩子去了。今年是郝华工作的第五年,期间,他考取了焊工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
  郝华的父母是工地的厨师,管着劳务队上百人的一日三餐和夜宵。郝井明今年54岁,从2005年参加沧黄高速修建开始,已经跟着中铁一局二公司干了七八个项目。
  郝华的姐姐郝丽,2008年随父母到工地打工。在工地与劳务工王培良相识相恋,终成眷属,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王培良今年31岁,2002年到工地打工。只有初中毕业的他,从小工干起,先后做过钢筋工,吊车司机,一步一步勤学苦干,现在已是一名技术负责人了,月收入过万。王培良心里有个小目标,那就是把二室一厅的房子换成三室一厅。购房款嘛,再干年把就差不多了,培良不无自豪地说。
  “回家过年,准备带点啥?”
  “家乡啥都有卖的,带钱回家过年就行。”母亲周文兰说。
  “两口子一年能拿多少钱回家?”
  “十多万。”
  “十几万?”笔者追问到。
  她笑而不答。再问:“十万?”
  周文兰不服气了,朗声回答道:“是十几万!王培良一年十三万左右,郝华六七万。”
  笔者悄悄地算算了,2016年,郝华一家4口在工地,能赚个小三十万。
  问到今后的打算,他们异口同声:“二公司对劳务工厚道,从不拖欠工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只要工地需要,自己能干,就会一直干下去。” 
 
  杨一九 黄猛 李金涛 摄影报道



   ① 王培良(左)在工地测量,站在他左手边的,是他跟了十五年的师傅。

   ②王培良被评为“优秀劳务工”,全家高兴地合不拢嘴。

  ③郝井明、周文兰的厨艺颇受工人称赞。

  ④郝华在处理钢构件。

  ⑤小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儿子上工前,周文兰总是不忘提醒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