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是闻名世界的武术之乡,孕育了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宗师和功夫明星,也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武林传奇。
11月27日,一年一度的“佛山功夫非遗项目大荟演”隆重举行,二千多名“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切磋技艺,观众目不暇接,连声叫好。
当各派高手“激战”正酣时,十几公里外,佛山顺德区,数十名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也正在各施高招,建设着我国城际铁路最大地下车站——东平新城站。
一
目前,长度3倍于普通地铁站的东平新城站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完工,主体工程完成过半。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副经理兼项目部经理何修义介绍,东平新城站是广佛环城际铁路控制性工程,建筑面积8.37万平方米,和北京站不相上下,建成后将实现广州、佛山、江门、珠海4条轨道线同台换乘。
打开广东地图,规划总里程1478公里的珠三角城际铁路犹如一张大网,将广州及周边8座城市连为一体。其中的广佛环城际铁路起自佛山西站,终到广州南站,全长35公里,桥隧比高达92.4%,总投资181.2亿元,设计时速200公里,建成后全程只需11分钟。
中铁一局承建的广佛环城际铁路2标段11.45公里线路涵盖桥梁、路基、隧道、地下车站、高架车站,是一个“海陆空”综合体。其中东平新城站是中铁一局施工管段30多亿元中的硬骨头,造价11亿元,是广佛环城际铁路工程的“硬骨头”,在国内城际铁路施工中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童建勇介绍,车站全长740米,隧道深基坑长3038米,等同于十几座标准地铁站,分两期施工,一期长度550米,二期长度190米,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岛式四线车站,层高8+6米,建筑面积83704平方米,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车站地处佛山市顺德区中央商务区的“黄金地段”,在相当于25个足球场大小的基坑里,还有8个业主、10家施工单位在建设地铁站、商场等工程,施工空间十分狭小,协调难度巨大,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更为困难的是车站要在佛山地铁3号线上方5米高的地方施工,对3号线不能有丝毫影响。此外,车站北面东平广场商业项目30多层高的楼房已封顶,基坑离楼房最近处仅6米。
二
如何破解车站建设中的重重难题?以柔克刚,灵活应变,借力打力……佛山传统文化和功夫大师们的故事给了建设者启发。
车站破土动工以来,项目部这群来自西北的汉子没有依靠蛮力,也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勤学善思,灵活应变,在管理、创新、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力,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探索出广受赞誉的“广佛环战术”。
他们致力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和QC小组,优化设计方案,攻克技术难题;引进GPS、电子水准仪、BIM、基坑信息化监测系统等施工“利器”,并采用激光定位、精确制导、锚锁加固和无人机航拍等前沿技术。此外,他们联合软件公司开发原材质量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专家、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专家等业内“高手”前来指导论证,改进施工组织计划。
三
凭借一系列措施,项目部在狭窄场地内腾挪闪跃,实干巧干,“打”出一片新天地。
童建勇介绍,没开工前其他建筑商已经挖开533米长、230米宽的大基坑,而广州分公司明挖基础只有一面有依靠,成为单面防护。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广州分公司安全施工了4万多平方米。
自2013年11月开工以来,车站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各项指标一直领先全线,项目部多次获得珠三角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信誉评价第一名,项目部推行的信息化管理、特色文化得到高度肯定;2015年,车站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2014BIM应用推广奖。今年11月,由于施工进度快、环境保护措施得力,项目部又受到珠三角城际铁路公司和地方政府表扬。
与此同时,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不断总结应用广佛环城际铁路等项目施工经验,练就了一套在发达城市复杂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施工的真“功夫”,在施工企业强手如林的珠三角地区树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预计超过100亿元,营业额近60亿元,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600万元。作为一个刚整合不久,仅有927名正式员工的三级施工企业,这种业绩让同行啧啧称奇。
兰溪 段慧军 李贵福